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范文常识教案大全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资料和注释» 正文

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资料和注释

[10-20 23:39:4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七年级历史教案   阅读:680

概要:唐代女子骑马图(图画) 此画为唐代名画家张萱的作品,名为《虢国夫人游春图》,现存为宋人摹本。虢国夫人为杨贵妃的三姊,因贵妃得宠而受封。“游春图”反映了唐玄宗后期朝内上下荒yin无度的生活和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情况。画面人数虽不多,却渲染出了豪华的气派。贵妇们骑马游春时悠闲而略带懒散的情绪和气氛,刻划得极为生动。在这里主要表现唐代女子骑马的形象。 曲辕犁(图画) 曲辕犁构造示意图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一定的类型标志着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水平。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陕西三原贞观时期李寿墓壁画上的牛耕图,以及敦煌壁画晚唐时的牛耕图,犁辕都是弯曲的,说明许多地方广泛采用了曲辕犁。晚唐时的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重大改进有三处:1.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2.增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

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资料和注释,标签:七年级历史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唐代女子骑马图(图画)

此画为唐代名画家张萱的作品,名为《虢国夫人游春图》,现存为宋人摹本。虢国夫人为杨贵妃的三姊,因贵妃得宠而受封。“游春图”反映了唐玄宗后期朝内上下荒yin无度的生活和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情况。画面人数虽不多,却渲染出了豪华的气派。贵妇们骑马游春时悠闲而略带懒散的情绪和气氛,刻划得极为生动。在这里主要表现唐代女子骑马的形象。

曲辕犁(图画)


曲辕犁构造示意图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一定的类型标志着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水平。农具的改进以及广泛采用,对唐朝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唐以前笨重的长直辕犁,回转困难,耕地费力。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的短曲辕犁。陕西三原贞观时期李寿墓壁画上的牛耕图,以及敦煌壁画晚唐时的牛耕图,犁辕都是弯曲的,说明许多地方广泛采用了曲辕犁。晚唐时的陆龟蒙《耒耜经》记载曲辕犁由11个部件构成,重大改进有三处:1.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旧式犁长一般为今9尺左右,前及牛肩,曲辕犁长合今6尺左右,只及牛后。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2.增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犁插入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插入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3.改进了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可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减少前进的阻力,而且能翻覆土块,以断绝草根的生长。这种犁出现后逐渐推广,成为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筒车(图画)

各种水车广泛用于农田灌溉,是唐朝农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杜甫在四川写的《春水》诗说:“连筒灌小园”,李实解释这句话说:“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杜诗镜铨》《春水》诗注。),这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筒车。这种筒车是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小竹筒或小木简,把这个转轮安置在溪流上,使它下面一部分浸入水中,受水流之冲击,自行旋转不已。轮周斜挂的小筒,当没入水中时满盛溪水,随轮旋转上升,由于筒口上斜,筒内水不流洒,当立轮旋转180°时,小筒已平躺在立轮的最高处,进而筒口呈下倾位置,盛水即由高处泄入淌水槽,流入岸上农田。这对解决岸高水低,水流湍急地区的灌溉有着重大意义。这种自转不息终夜有声的筒车,确实是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一昼夜可灌田百亩以上(唐代缺乏具体记载,此据宋应星《天工开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唐朝水车已传到日本,829年日本的“太政府符”专门谈及“应作水车事”,说:“传闻唐国之风,渠堰不便之处,多构水车。无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间之民,素无此备,动若焦损。宜下仰(切望)民间,作备件器,以为农业之资。其以手转、以足踏、服牛回等,备随便宜。”这一记载不仅是中日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绝好证明,

也生动说明水车使用已成“唐国之风”,其种类有手转、足踏、牛拉等。

水利事业的发达

唐朝水利工程相当发达,劳动人民不仅修复了一些旧的水利工程,而且新建了许多新的灌溉系统,水利兴修比过去多得多。仅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各地水利建设二百余项,分布于全国广大地区。唐初所分十道中仅陇右道水程失载。

这些水利工程755年以前修建的占总数70%,唐后期修建较少,占30%。多数为中小型工程,由地方政府征发民户修建而成。大的工程可灌田上万顷,小的可灌田数十顷。北方以开渠引灌为主,南方偏重于排水、蓄水,修建堤、堰、陂、塘。沿海则多修筑堤防,防捍海潮。这些水利工程合计灌溉面积极大,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丝织业

唐代丝织业非常发达,丝织技术精巧,丝织品品种花式繁多,争奇斗艳,琳琅满目,主要有绢、绫、锦、罗、纱、绮、絁等。

绫是以斜纹组织起花,光如镜面的丝织品。绢是用生丝织成的一种平纹织物,主要产于唐代北方。绢的显著特点是质轻,《太平广记》记载有一种轻绢,一匹长四丈,重量只有半两。甘肃敦煌千佛洞发现唐代绢幡,都是用一种几乎透明的薄绢制成的,挂在佛堂的过道上,不阻碍光线。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亳州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雾。”纱是一种表面布满纱眼的丝织物,亳州轻纱由于过于精薄,人手如无重量,做成衣服,真像身披轻雾。这种轻纱就是唐代贵妇“嫌罗不着爱轻容”的轻容纱,新疆吐鲁番发现的一件深红色轻容纱,菲薄精巧无比。锦是一种多彩织花的高级丝织物。益州、扬州的锦最负盛名。蜀锦绚丽多彩,精美绝伦。

唐朝丝织品的色彩极为丰富,有人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作了色谱分析:红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等五色;黄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等六色;青、蓝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等六色;绿有胡绿、叶绿、果绿、墨绿、豆绿等五色,连同黑白二色,共达24色之多。

陶瓷业

唐朝陶瓷业达到很高的水平。从唐朝起瓷器制造才与陶器制造完全分离,形成一个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瓷器已代替金、银、漆器成为不可缺少的日用器皿。开始出现了制瓷名窑,邢窑及四川大邑的白瓷,胎质坚致,釉色洁白,杜甫咏白瓷说:“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清脆的玉声)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越州的青瓷瓷土细腻,胎质精薄,瓷化程度高,釉色晶莹润泽,陆龟蒙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说青瓷釉色晶莹如九秋露水,色泽如千峰滴翠。陆羽评青瓷白瓷说:“若邢瓷类银(言其白),则越瓷类玉(言其白而莹润)”,“若邢瓷类雪(言其洁白),则越瓷类冰(言其洁白而透明)”。是抓住了它们的特点的。唐三彩是一种铅釉陶器,它先以白色粘土作成陶胚,放在窑内素烧。陶胚烧成后再上釉进行釉烧,彩釉多是白、黄、绿、褐、蓝等色。经过化学分析彩釉主要是矽酸铅,用铅和石英配制而成,透明无色,制作时先在白地的陶胎上涂一层无色釉,然后再涂各种金属氧化物作为呈色剂,进行釉烧。工匠们可以配出浅黄、翠绿、天蓝等色彩。由于铅釉高温流动的性质,烧时往下流淌,呈现出从浓到淡的层次,融合绚丽。斑驳淋漓,成为闻名于世的唐三彩,表明工匠们对化学原料特性的认识、对火焰的控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大全教案大全 - 历史教案 - 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3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资料和注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