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3.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5月)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军事干部。孙中山亲自担任黄埔军校的总理,国民党左派廖仲恺任军校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黄埔军校开办之初,死气沉沉。后来,应廖仲恺等人邀请,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经周恩来整顿,面貌焕然一新,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的、军事的骨干力量。三、五卅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开展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工农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工人运动迅速复兴,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出现了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工农革命高潮。1.“五卅”运动①导火线:顾正红事件1925年5月,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顾正红,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工人而举行罢工。日商竟以关厂、关发工资来威胁工人。工人们进厂交涉,日本资本家蛮横地向工人开枪。共产党员、工人顾正红身受重伤致死。日本资本家的暴行,激起群众愤怒。②五卅惨案,1925年5月30日,随后形成遍及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5月30日,上海学生2000多人,到公共租界抗议帝国主义暴行。英国巡捕开枪打死打伤几十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教案,标签:八年级历史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3.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5月)
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陆军军官学校,培养军事干部。孙中山亲自担任黄埔军校的总理,国民党左派廖仲恺任军校党代表,蒋介石任校长。黄埔军校开办之初,死气沉沉。后来,应廖仲恺等人邀请,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任军校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经周恩来整顿,面貌焕然一新,为革命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的、军事的骨干力量。
三、五卅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开展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和领导工农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工人运动迅速复兴,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出现了以“五卅”运动为标志的工农革命高潮。
1.“五卅”运动
①导火线:顾正红事件
1925年5月,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顾正红,为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工人而举行罢工。日商竟以关厂、关发工资来威胁工人。工人们进厂交涉,日本资本家蛮横地向工人开枪。共产党员、工人顾正红身受重伤致死。日本资本家的暴行,激起群众愤怒。
②五卅惨案,1925年5月30日,随后形成遍及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5月30日,上海学生2000多人,到公共租界抗议帝国主义暴行。英国巡捕开枪打死打伤几十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五卅惨案”发生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上海实现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20万市民集会,向帝国主义提出撤退驻沪英、日海驻军、取消领事裁判权、惩办凶手等条件,斗争持续三个月。
③省港大罢工,邓中夏、苏兆征,沉重打击了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1925年6月至1926年10月由上海掀起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支持。共产党员邓中夏、苏兆征领导广东省港大罢工,坚持斗争16个月。这次罢工采取“单独对英”的策略,即“凡不是英国货、英国船及经过香港者,可准其直来广州”。这样,既拆散了帝国主义之间的联合,又解除了广东经济的困难,从而保证罢工能长期坚持。英帝国主义经济损失空前严重,香港变成了“死港”“臭港”;香港总督也被撤职。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遭到沉重打击。
2.农民运动
①广东,彭湃,1926年,海丰、陆丰成立,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与工人运动相呼应,南方各省的农民运动,蓬勃兴起。1925年5月,共产党员彭湃领导广东农民,在22个县建立了农会。到1926年初,广东农民协会有会员60多万人,农民自卫军3万人。五卅惨案发生以后,广东50万农民示威游行,声援上海人民反帝斗争。广东农民自卫军还协助省港罢工工人封锁海面;开展减租抗捐斗争;维持地方治安。
②彭湃、毛泽东和广州主持农民讲习所
广东农民运动成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典范。为了适应全国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彭湃、毛泽东先后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农民运动干部。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名义上是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主办,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从1924年7月创办至1926年9月结束,共举办六届,培养了772名毕业生和25名旁听生。这就是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旧址——番禺学宫。它在今天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毛泽东同学曾在这里主持工作。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孙中山的逝世(1925年3月12日)
1925年3月12日,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内部日趋分化。宋庆龄、廖仲恺等左派人士坚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国民党右派排斥、打击共产党,分裂统一战线。
2.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
①背景:陈炯明趁孙中山在北京患病之机,进攻广州、阴谋推翻广东革命政府。
1925年2月革命形势的发展,引起反动派的仇视。1925年初,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支持盘踞在广东东江一带的军阀陈炯明进攻广州,阴谋推翻广东革命政府。
②第一次东征,1925年初
主力: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黄埔学生军。1925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改为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
2月,广东革命政府组织第一次东征,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士的黄埔军校学生作主力军。在海击丰农民的支援下,不到两个月,东征军打垮陈炯明的主力部队,粉碎了敌人的进攻。7月,广东革命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
③第二次东征,1925年秋
彻底打跨陈炯明主力,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为北伐奠定了巩固的后方。1925年10月,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段祺瑞支持下,重新占领东江,准备进攻广州。10月,广东国民政府组织第二次东征。东征军长驱直入,仅一个月时间,全歼陈炯明的主力,取得彻底胜利。两次东征,实现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统一。课堂小结同学们想一想,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是怎样实现的?它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回答以后,
教师总结:国共两党合作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A.中国共产党鉴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的教训,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B.孙中山接受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积极改组国民党。
C.国民党“一大”,同学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个人分加入国民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从而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小结:中国共产党“三大”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政策,1924年1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建立。为北伐的胜利进军提供了核心领导略力量,工农运动的发展和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为北伐胜利进军打下了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一、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1.中国革命需要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中国共产党“三大”召开,确定同国民党合作的方针(1923年)
二、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1.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年初)
2.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黄埔军校的建立(1924年5月)
三、五卅运动和农民运动的开展
1.“五卅”运动
2.农民运动
四、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1.孙中山的逝世(1925年3月12日)
2.广东革命政府的两次东征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