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2).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难点扫描】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3.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简单的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3.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
溶液备课资料,标签: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并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树立学知识、用知识的正确观念。
(2).通过溶解度的学习,让学生关注与溶解度有关的日常现象,如:鱼池缺氧和增氧等,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让学生在练习计算的过程中,了解溶液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了解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为社会服务。
【重点、难点扫描】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3.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计算以及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简单的计算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
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1.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之间的关系。
2.乳化和溶解的区别。
3.如何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过程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4.溶解度概念的形成。
5.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的引入。
6.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混合的综合计算
【单元学情分析】
1.本单元的课题1、2的相关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充分把握这一点,多让学生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拿到课堂,以此来促进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2.对于本单元出现的一些微观角度来理解宏观现象,学生有一定的难度,一则由于前面出现过《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知识属于微观知识基础,要加以引导,再者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恰当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把微观粒子之间的结合方式宏观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3.在本单元出现了由定性问题向定量问题的深入过程,学生对于定性问题(例如:物质溶于水后可以形成溶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定量地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却很少思考,但在有了溶液的形成的基础知识以后,再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活动探究和讨论,也不难理解。
4.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内容比较枯燥,没有丰富的活动探究和实验来伴随,学生在计算方面又因为繁琐而懒与动手,因而,针对于此,考虑设置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为载体,将计算融于问题的解决中,使学生有一种急于得出结果的冲动,同时要简化计算数据,将重点放在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这样即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解决了问题。例如:可以例举生理盐水的配制计算。家庭洗衣服时,在衣服的漂洗过程中,用相同质量的水分次漂洗好还是一次漂洗好等问题的计算。
【实验与活动分析】
本单元包括7个实验,2个活动与探究,3个家庭小实验和1个调查与研究
对其中的部分实验和活动教学建议如下:
课题一:[实验9-1]内容和操作简单,学生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因此可以把重点放在对实验现象的微观解释和溶液、溶剂、溶质概念的建立上。
[实验9-2]和[实验9-3]是固-液、液-液溶解的几个例子,建议结合生活经验并充分利用书中提供的图片分析溶解情况。实验中有的物质溶解,有的物质不溶解,学生会产生疑问,有问题是一件好事,对下一单元学习饱和溶液和溶解度概念会有帮助。
[实验9-4]应注意让学生看清每一步实验,实验过程中可引导学生观察乳化现象,可与溶解现象对比,分析时应注意二者是不同的。
[活动与探究]--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应由学生通过思考,自己设计方案并绘制简图,教材中提供的实验用品及记录表对学生设计实验有提示作用。学生会根据提示设计出用温度计来测量溶解前后溶液温度变化的相关方案,在此教师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去思考在没有或者不用温度计的情况下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溶液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一方面可以认识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常伴随有放热和吸热现象,同时又能体验探究的乐趣、探讨研究问题的方法并学会检验自己设计的方法。
[家庭小实验]该实验很简单,学生可能早已有实践经验,做这个实验,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及体验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也促进学生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让化学走向生活。
课题二:[活动与探究一]学生通过对氯化钠溶于水和硝酸钾溶于水的活动探究,来得出溶解度的概念,应该了解要判断物质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必须确定"一定量溶剂"和"一定温度"这两个条件,当这两个条件不变时,多数物质的溶解是有一定的限度的。
[活动与探究二]--绘制溶解度曲线:比较简单,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绘制曲线并不困难,但是要注意其基本涵义和数学上数轴的区别,这一点学生易引起混淆。
[家庭小实验]本课题的家庭小实验比较复杂,要求的操作技巧也较高,教师应加强指导,提供一些必需品,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但是也不要强求学生。
课题三:[实验9-5]由于硫酸铜在水中溶解的时间比较长,建议在此可事先将硫酸铜研磨成粉末或者换成其他有色晶体(如:红糖)效果会更好。或者在此设计问题讨论:如何加快硫酸铜等晶体的溶解速率?
[实验9-7]是一个定量实验,应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图9-22表示了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可先组织学生分析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各步骤的操作要求,例如:托盘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使用与读数等。然后再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学生有很多错误操作,要及时纠正并分析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
www.88haoxue.com
【单元课时分配】
课 题1 二课时 课 题2 一课时 课 题3 二课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化学教学设计 -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