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研究课汇评二:陶静《特殊的葬礼》教学实录以及评课» 正文

研究课汇评二:陶静《特殊的葬礼》教学实录以及评课

[10-21 00:53:5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阅读:68466

概要: 提供开头: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指名读自己写的演说词 其实当时很想问第二个专家一个问题,(因为不知道他的姓名,所以没说。)那就是他提到的:“第二小节的处理,可以好好地品味一下”他说的很对。可是新课程提倡我们用教材教,如果陶老师把第二小节也细细地品味一些,那么是否会造成一种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现状,毕竟一节课是40分钟,如果选择第二自然段的处理,那么依陶老师那样的解读,你认为该把那些环节去掉呢? 陈志华——走进别人的课堂之前,我们也许有好多的心态,但是,我觉得有一种心态不可或缺,因为这样的心态将决定听课的言行举止、决定听课的眼耳口鼻…… 这种心态是什么?是感恩。 甜甜的语文——走进别人的课堂,我得做点“私”事,看看他是怎么处理教材的,与我心中思考的语文的事儿相符不相符,所以,你说怀着对上课的老师感恩的心情,我认同。正因为感恩,所以要真心实意评说,不能都说好话。 陈志华——对啊。 有了感恩的

研究课汇评二:陶静《特殊的葬礼》教学实录以及评课,标签: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提供开头: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指名读自己写的演说词

            其实当时很想问第二个专家一个问题,(因为不知道他的姓名,所以没说。)那就是他提到的:“第二小节的处理,可以好好地品味一下”他说的很对。可是新课程提倡我们用教材教,如果陶老师把第二小节也细细地品味一些,那么是否会造成一种面面俱到面面不到的现状,毕竟一节课是40分钟,如果选择第二自然段的处理,那么依陶老师那样的解读,你认为该把那些环节去掉呢?


            陈志华——走进别人的课堂之前,我们也许有好多的心态,但是,我觉得有一种心态不可或缺,因为这样的心态将决定听课的言行举止、决定听课的眼耳口鼻……
            这种心态是什么?是感恩。

            甜甜的语文——走进别人的课堂,我得做点“私”事,看看他是怎么处理教材的,与我心中思考的语文的事儿相符不相符,所以,你说怀着对上课的老师感恩的心情,我认同。正因为感恩,所以要真心实意评说,不能都说好话。


            陈志华——对啊。
            有了感恩的心,就会真心实意地评说。评说起来就会言语温和用心温良,即使说一些“逆耳之言”,也会让上课者感到温情。

            高子阳——
            1、做公事,要多说好话,但好话要说得真正是好话,否则会出问题的,因为说话人的人格也是相当重要的。要重要的好话,其实也是挺难说的。当然认真听了,用心想了,这样的好话还是非常必要说的。用好话,放大好话,有利于老师成长。你一条好话,我一条好话,他一条好话,老师确认了自己的好话,将来他的课就自然会更好的。
            2、做私事,对自己说真话。这节课给予我哪些帮助?这需要感恩的。
            3、如果教者真心想让听者说真话,其实大胆的,语言美一点的,当然最重要的是改进。这样做肯定是有利于教者的真正成长。这同样要感恩教者。
            4、如果听者想说真话,但教者根本没有听你真话的需求,这时候说真话的确容易出事,容易被误断。我在评某老师《爱如茉莉》时,就犯下这样的大忌。为什么这种方式不好?其实原因很简单。就不说了。当然更要感恩教者。
            5、当然,教者与听者都应该需要互相感恩。为什么?因为教的再好,没有听众,没有真诚的听众,那世界是不是有点太单一了?
            昨天活动结束,我与郑加强老师谈评课,我说了一句“世界上不存在最差的语文课”,哪怕这节课学生只学会一个字,也是成功的。我们应该看到成功。

            刘亚华——我看课,更主要是看自己在这节课得到了多少。而做课老师上的好,于我收益很大;上的不太好,于我收益亦很大。
            听者想听真话,我就说真话;想听好话,我就说好话;想听套话,我也说套话!
            听课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错,其实做课的老师在听评课的时候何尝不需要一颗感恩的心呢?
            不过,听课者除了一颗感恩的心以外,一颗宽容的心也不能少。
            毕竟你认为不足的,不一定就一定是不足的;你认为精彩的也不一定就一定是精彩的。
            就像有些专家说起来总是一套一套的,可如果真的让他自己走进课堂,也上一节课。呵呵,结果可能并不一定会像他说得一样精彩,毕竟说总比做容易得多也简单得多。
            公开课,听课老师,做课老师。
            一定程度上,后听课与做课老师都是在公开课中成长的。
            这一点,我相信很多有过赛课经历的人应该是深有体会的。
            所以,我们对公开课,对做课老师怀有一颗感恩宽容的心显得犹为重要。


            张晓骊——经常参加听课评课活动,我提醒自己用平常心看课,做到三点:
            一、千万别用特级教师、名师的公开课去“量”。要求打篮球的都像姚明,怎么可能?喜玛拉雅是山,黄山、庐山也是山。
            二、千万别求“全”。不是所有思想一节课都能体现的,不是所有的问题一堂课都能解决的。杨九俊老师提倡“洗课”,倡导教最本真的东西,评课也要着眼于此,将“有效”放在第一位。
            三、千万别伤害“做事”的人。上课的、做课的,特别是一线的老师,课务重,致力于语文的教学与研究,十分辛苦,评课要起到引导、鼓励的作用,绝不能伤害“做事”的人。建设性意见最好面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实录
》《研究课汇评二:陶静《特殊的葬礼》教学实录以及评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