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教师听课指导» 正文

教师听课指导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776

概要: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2、进入“教者”角色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3、进入“指导者”角色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1)、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3)、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能统观全局,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并能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

教师听课指导,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

  2、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

  3、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1)、居于学术的高度,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2)、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3)、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

  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能统观全局,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并能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无论听课教师在听课时将自己定位于何种角色,都应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如果把听课者定义为课堂教学的旁观者,听课前无充分准备、听课过程中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就无获取学生全面的真实的课堂表现。只有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学习到授课教师的长处,闪光点,也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五、新课程理念要求转变听课的关注点

(1)从偏重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如何自主、主动学习。

以前听课,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目光都集中在老师身上,看老师表演式的讲授、提问、示范,看老师如何有条不紊地安排一节课的教学程序,看老师如何控制学生的活动,欣赏老师的板书设计等等。总之,听课时偏重关注老师的教,而忽视注意学生的学。现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听课的关注点也变了。教师要更多地观察师生之间如何互动,更多地观察全班的每一个学生是否都自主、主动地参与到发现、思维、探索、操作的学习过程中,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2)从偏重关注知识点的掌握转向关注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一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的,不能单纯关注几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更多应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转向关注在这过程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情况。

(3)从偏重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转向关注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在学生身上蕴藏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应受到保护。李政道说得好:求学问,需学问,只学答,非学问。我们在课堂上就应当更多地培养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提问、质疑,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这方面应当成为教师在听课和自身教学中关注的重点。

(4)从偏重关注教科书内容的解读转向关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注联系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

传统的教学重在教教材,只要把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讲深讲细讲透就行,甚至有的老师只凭一本教科书,两根粉笔,就可以上讲台。现在,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呈现了新的特点,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它不仅呈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而且重在引导教与学的方式上的改变,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新教材关注并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强调联系社会、自然、科学和现实生活,努力克服学科中心主义倾向,新教材强调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听课过程中,教师要关注课堂上师生能否充分运用新教材提供的自由创造空间,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造性地用好教材。

(5)从偏重关注单一化的教学手段转向关注多种媒体的科学选择和合理运用。

现在一些观摩课都较多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老师舍得下工夫花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采用电视、实物展示台等先进设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应当克服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不要认为没有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就不是好课。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能够根据实际条件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达到落实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

(6)从偏重关注结果的评价转向关注课堂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

以往听课时不太注重评价这个问题,以为评价是阶段、单元测验或者期中期末考试的事。在课堂上,最多也只是关注学生课堂练习或当堂小测试的结果,注意力较多集中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结果上。然而,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其主要特征就是强调过程性评价。因此,课堂教学中能否发挥教师、学生各自评价主体的能动作用,开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的即时评价,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以及诊断、反思提高作用,理所当然成为听课应关注的重要方面。

六、新课程要求教师掌握听课的基本方法

(一)听课前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思想准备和听课内容准备两个方面:

1、思想准备 

要做好向同行教师学习、耐心把课听完的思想准备。必须清楚这时自己是作为一个不能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身份听课的。所谓不能参与教学活动是指在讲课教师讲课过程中如果出现一些问题,听课者不能高声评论甚至当即指责,不能上讲台发表自己的看法,也不能在下面相互议论影响课堂秩序,或者是以一种不礼貌的行为表示不满(比如离开教室等)!有些教师在听课期间翻阅其它书籍或批改作业,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2、熟悉有关教学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教师听课指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