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两米多高,叶子大片大片的像扇子一样,浓郁的绿色遮了一树。树叶间还有一些倒悬的喇叭样的花,白色的很大的花儿,实在是很漂亮,也似有些神秘。于是很自然的,我喜欢上了这种花。因为喜欢,便经常去看。奶奶教我认花儿,告诉我这花儿叫曼陀罗。白天,奶奶总是陪着我,我们常常在花儿下聊天。奶奶也曾说过,她最喜欢这曼陀罗。然而那时我对这一点却并不在意。曾有一次,我一个人在晚上偷偷地跑出来,站在院子里,突然闻到一阵幽香。仔细寻去,却到了曼陀罗前,这才知道原来这花在晚上飘香的。月光很柔和,轻轻地笼在上面,薄薄的花瓣被映得透明。一阵轻风吹过,那香漫了一院子,而眼前的花朵也像变成了一个个银白色的小铃铛,摇来摇去,我便在这风中沉醉了。后来回了北京,就再也未曾见过曼陀罗,而心中却一直记着它,记着它的美,它的香,想着有一天再循着这香气回到家乡的小院,回到奶奶身边。几年过去了,一直没能回去,却听到了奶奶去世的消息,伤心自不必说。后来听表姐说起那株曼陀罗却不知为何也死了,心中又起一片悲凉。去年,我又有机会回到了老家。一进院子就又看到了那株曼陀罗。表姐说是早先那株死后又长出一株,仍是白天开花,夜晚飘香。当夜
“自然与心灵”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标签:初中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因为喜欢,便经常去看。奶奶教我认花儿,告诉我这花儿叫曼陀罗。白天,奶奶总是陪着我,我们常常在花儿下聊天。奶奶也曾说过,她最喜欢这曼陀罗。然而那时我对这一点却并不在意。曾有一次,我一个人在晚上偷偷地跑出来,站在院子里,突然闻到一阵幽香。仔细寻去,却到了曼陀罗前,这才知道原来这花在晚上飘香的。月光很柔和,轻轻地笼在上面,薄薄的花瓣被映得透明。一阵轻风吹过,那香漫了一院子,而眼前的花朵也像变成了一个个银白色的小铃铛,摇来摇去,我便在这风中沉醉了。
后来回了北京,就再也未曾见过曼陀罗,而心中却一直记着它,记着它的美,它的香,想着有一天再循着这香气回到家乡的小院,回到奶奶身边。
几年过去了,一直没能回去,却听到了奶奶去世的消息,伤心自不必说。后来听表姐说起那株曼陀罗却不知为何也死了,心中又起一片悲凉。
去年,我又有机会回到了老家。一进院子就又看到了那株曼陀罗。表姐说是早先那株死后又长出一株,仍是白天开花,夜晚飘香。当夜,就又像曾经那样搬个小凳子坐在花下,仍是香飘四溢,仍是明月当空,却再无原先的感觉。想到过世的奶奶,我不禁泪流满面。一朵谢了的花又在这时飘落,心中正觉伤感。一抬头,竟看到几只欲放的花苞缀在枝头,不觉心中一颤,忽然间,我感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花开花谢,叶落叶生,犹如这曼陀罗的死而复生。生命是不死的,有的只是另一个新的开始。忽然间,我明白了奶奶为什么最喜欢曼陀罗。奶奶也一定是化成了这株花,静静地等着我回来。于是我写了一封信给奶奶,埋在了曼陀罗下。我相信,爱是永生的。
简评:本文既是一篇感人的文章,又是一篇构思新巧、富有个性的文章。
文章末尾处,将自己写给奶奶的一封信埋在“死而复生”的曼陀罗下,对奶奶的爱与思念之深,不言而喻,写的非常感人。文章将对大自然的感情与自己的亲身经历融为一体,把写奶奶和写曼陀罗融为一体。奶奶最喜欢曼陀罗,奶奶死后,曼陀罗也死了。这些是文章构思新巧之处。曼陀罗死而复生,其实就写成“我”对奶奶的爱是永恒的。
例文一
独留青冢向黄昏
吴简
这墓冢仿佛就是为了等我,才在那里呆了整整一个世纪。
两米 多宽的路指引着我的视线穿入了昏暗的绿色。苍郁的绿在金粉的霞光下一团一团的,仿佛水墨画中那支饱蘸墨汁的毛笔在纸上那么一点,便由深至浅的向四面散云。归巢的鸟儿从头顶掠过,叽叽的叫声透露出的不知是回家的喜悦还是一天劳作后的疲倦。
我两腿机械的向前迈着步,两眼却仰望着山腰的那个点——马家坟。沉重的课业负担与升学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致使在这平坦路上每走一步,就如同在珠峰上攀登的一脚,要接受缺氧与寒冷、积雪与山石的挑战。而每一步的挪移,便离那生命的终点——坟——更近了一程。
听大人说,一百年前,本村的一位耆老为了乡民的利益,毅然与官府抗争,最后身陷囹圄,瘐毙而去。以后,人们自发地为他建造了这座简易的坟冢。
我坐在坟边,仰望坟旁的两棵青松,凝视着安葬着家乡先辈的坟冢。
我问:“乡贤,你长期安眠在深土之下,享受不到大千世界娱乐的气息,你寂寞后悔吗?”
故人回答:“安静给我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回顾一生的悲欢喜乐,品味一世的兴衰荣枯,我最大的感悟便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生前的浮华有时反而是身后的寂寞。”
我又问青松:“你日夜守卫在坟的两旁,春夏秋冬,以你笔直的躯干与葱茏的枝叶遮风蔽雨,你感到辛苦吗?”
青松回答说:“当我的枝干向上长一寸时,我的根须也向下扎一寸。厚固的根基是枝叶参天的保证,坚实、扎实、踏实、务实是我抵抗一切风雨的武器。”
我端坐在坟边,身旁的坟冢与青松依旧。耳边回荡着“安静”与“踏实”,久久不散。
下山的路是如此轻松,一切的枷锁与重压仿佛都被我扔在了身后,扔进了坟里。叽叽的鸟叫依旧不绝,但我确信那是回家的喜悦。
在山脚向上看与从山顶上往下看真的不一样。视野的开阔自不必说,难得的是和着泥土芬芳的绿野之味沁人心脾、爽心悦目。“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昭示我的不仅仅是游览时的须知。
是的,学生的身份限定我不能游荡于繁华喧闹之中,有的只是平淡如水的一天又一天。但安静有最好的思考空间,踏实能抵御一切浮华的侵蚀。我能做的只是运用我全部的智慧,饱蘸我感情的墨汁,绘出一幅五彩的人生之景,就犹如这绯红的天、苍绿的树与灰色的坟。
我回家了,一步步地远离这死的终点,走向那生的起点。
解剖:本文从坟墓、青松以及自然中的其他物象的感悟中得到心灵的升华,紧扣话题,突出“自然与心灵”的辩证关系。文章创设了一位一百年前为民请命的乡贤与自己交流思想的情境,表达了自己心灵的感悟与升华,给当今浮躁的物质化的灵魂以重重的一击。
例文二
涉江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题记
屈原的眉头锁得很紧。
滔滔的江水不停地在他的脚下轰鸣,击得岩边的乱石摇摇欲坠。阴霾的空中偶尔掠过一两只飞鸟,几声怪叫在黯淡的光线里弥久不散。
屈原的心里,也是这般乌云密布。
渔父的脚步声渐行渐远,然而他临走时沉重的叹息声还兀自在屈原耳边萦绕不绝。“难道真的是我错了吗?”屈原有些茫然地望着江面,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张张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庞:楚怀王,郑袖,宋玉……或威严或阴沉或奸滑,都不住地对他冷笑。“举世混浊,举世混浊……”他喃喃地低语着,“难道我真的该同流合污吗?”
屈原失神地踱着步子,目光无意间落在了一丛青翠的湘妃竹上。他伸手轻抚着竹竿,陶醉在竹叶摩擦的“沙沙”声中。那细碎而有节奏的声音让他的思绪不禁飞向了那久违了的宫廷生活,那些演奏着《山鬼》、《湘夫人》、《湘君》……的绮丽场面仿佛历历在目。歌舞升平,那些优美的辞句都是自己的心血所凝呵!难道,真的就这样放弃吗?!屈原的眉头锁得更紧了。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