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正文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三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82

概要:1、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领诵一遍。 〔说明:教师范读不要求连贯,可以随时穿插一些小问题) ⑴“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哪一个是本名?(华山。)哪一个是别名?(褒禅山。)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 ⑵“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这句说别名来由。下句“今所谓……庐冢也”作补充,证明此说正确。 ⑶“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华山洞”,这里是指前洞还是指后洞?(后洞,下文可证。)这句介绍华山洞名由来。2、学生练习背诵。 六、课堂练习 一词多义:⑴“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③士兵,“疲敝之卒”。 ⑵“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 ⑶“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词性活用: ⑴“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⑵“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标签: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1、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领诵一遍。
    〔说明:教师范读不要求连贯,可以随时穿插一些小问题)
   ⑴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哪一个是本名?(华山。)哪一个是别名?(褒禅山。)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
   ⑵ “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这句说别名来由。下句“今所谓……庐冢也”作补充,证明此说正确。
   ⑶ “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华山洞”,这里是指前洞还是指后洞?(后洞,下文可证。)这句介绍华山洞名由来。

2、学生练习背诵。

六、课堂练习

       一词多义:

⑴ “卒”:

① 死,“卒葬之”。

② 终于。

③ 士兵,“疲敝之卒”。

     ⑵ “文”:

① 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

② 文字,“独其为文”。

     ⑶ “道”:

① 道路,“有碑仆道”。

② 说、讲,“何可胜道也哉”。

③ 道理,“传道受业”(《师说》)。

④ 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词性活用:

     ⑴ “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⑵ “名”:

① 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

② 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⑶ “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答疑:

     ⑴ 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

       答:古文无“花”字,小篆中作像花之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分开。 

⑵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现代语中应是两句话:因为它在华山南边,(所以)这样称呼它。“名之”是下半句,表示结果。

4、学生齐背与个别检查。

七、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第1、2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 

第1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2段:记游华山洞经过

八、课后作业
  1、顺畅地背诵第1段,熟读第2、3段。
  2、完成练习第二题,将“其”的用法整理成表格。

  3、将文中出现的有“其”字的句子全部找出来,并归类整理。
 

第二、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指导整理“其”字的几种用法。

2、讲读课文第2、3、4、5段。
〖教学步骤〗

一、检查作业

“其”字在文中有二十处之多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1、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

  2、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

  3、人称代词,表领属关系,作“它(他)的”讲。

  4、人称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们”、“自己”。

5、助词,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

二、讲读第2段

  1、引导学生讨论问题:

   ⑴ 概括这段的段意,指出主要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提示:记叙游山的见闻和经过。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

   ⑵ 游记一般要写出景物的方位,使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空间概念,形成立体感。试以华山洞作为参照物,说出禅院、仆碑、前洞、后洞的方位。

     提示:禅院在距华山洞五里的西面,因为华山洞“距其院东五里”;仆碑在华山洞西面百余步的地方,因为仆碑是作者从禅院东去华山洞的路上看见的;前洞就是华山洞,前洞的“前’是相对于后洞的“后”而言的;后洞在华山洞北面五六里的地方,因为华山洞在“华山之阳”,“由山以上”则是北面了。

   ⑶ 第2段略写什么?详写什么?运用了哪些对比?有哪些作用?

     提示:略写前洞(19字),较详细地写了后洞特点及游后洞的所见所感。多处设比:

    ① 前洞的平旷与后洞的幽深对比;

    ② 前洞“记游者甚众”与后洞“来而记之者已少”、“其至又加少”对比;

    ③ “余所至”之浅与“好游者”所至相比;

    ④ 进洞时“其见愈奇”的欣喜与出洞后因“不得极夫游之乐”的懊悔相比。作用是为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

2、全班朗读课文两遍。

三、讲读课文第3段

  1、指名朗读、口译第3段,重点掌握如下词、句:

    一词多义:

   ⑴ “观”:

       ① 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

    ② 景象。“非常之观”。

    ③ 建筑物的一种,读 guàn,“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⑵ “得”:

    ① 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

    ② 心得、收获。“往往有得”。
   ⑶ “夷”:

    ① 平坦。“夷以近”。

    ② 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高三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三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三册语文教案
》《《游褒禅山记》教学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