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六册语文教案《语言与文学》教案3» 正文

《语言与文学》教案3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六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40

概要:解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用多媒体展示),这些问题可以由同学们回答,老师作补充说明。 1.什么是形象思维? 明确:形象思维既是文学的思维活动,又是思维方式,文学艺术工作者从观察生活、吸取创作材料,到塑造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都要用到形象思维。它要经过联想、想像,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象。这个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形象,不能抛弃事物的现象情态。形象思维的过程,总有语言的参与。(《辞海》) 2.作者引用《文心雕龙》中的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刘勰(465-520),字彦和。他的主要著作是《文心雕龙》,共50篇,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神思》是第26篇,属创作论部分,“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其意思是:构思的妙处,是作家的精神与外物的形象密切结合,融会贯通。这里初步总结了形象思维的特点,作家的联想和想像离不开事物的形象。《比兴》是第36篇,也属创作论部分。“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其意思是:作者运用比兴方法,是对事物进行了全面观察;作者的思想和比拟的事物,虽然像胡、越两地那样距离极远,但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像肝胆那样密切。《物色》是

《语言与文学》教案3,标签:人教版高六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解决上节课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用多媒体展示),这些问题可以由同学们回答,老师作补充说明。 

1.什么是形象思维? 

明确:形象思维既是文学的思维活动,又是思维方式,文学艺术工作者从观察生活、吸取创作材料,到塑造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都要用到形象思维。它要经过联想、想像,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象。这个过程不能脱离具体的形象,不能抛弃事物的现象情态。形象思维的过程,总有语言的参与。(《辞海》) 

2.作者引用《文心雕龙》中的话是什么意思? 

明确:刘勰(465-520),字彦和。他的主要著作是《文心雕龙》,共50篇,分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四个部分。《神思》是第26篇,属创作论部分,“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其意思是:构思的妙处,是作家的精神与外物的形象密切结合,融会贯通。这里初步总结了形象思维的特点,作家的联想和想像离不开事物的形象。《比兴》是第36篇,也属创作论部分。“诗人比兴,触物圆览。物虽胡越,合则肝胆”,其意思是:作者运用比兴方法,是对事物进行了全面观察;作者的思想和比拟的事物,虽然像胡、越两地那样距离极远,但它们结合在一起就像肝胆那样密切。《物色》是第46篇,属批评论部分。“山沓水,树杂云合。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春日迟迟,秋风飒飒。情往似赠,兴来如答。"其意思是:高山重叠,流水环绕,众树错杂,云霞郁起,作者反复地观察这些事物,内心就有所抒发。春光舒畅柔和,秋风萧瑟愁人;像投赠一样,作者以情接物,像回答一样,景物又引起作者创作的灵感。 

以上三段文字,都说明艺术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形象思维,离不开具体的形象。 

3.什么是平上去入?它大体上是怎么演变的?怎么划分平仄?明确: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只能大体上说说。平上去入,是中古的汉语声调,这一学说起源于南朝,沈约著的《四声谱》认为:声调问题“在昔词人累千载而不悟,而独得胸衿,穷其妙旨"。这说明古代汉语的声调在六朝时期就已经存在了。根据古代韵书的记载,中古汉语语音的声调一直是四声。每个声调中又有不同的韵部。到了元代,北方话的声调起了重大变化,“平分阴阳,入派三声",平声分成了阴阳两声,入声字被分解到了其他三声中。古人把平声类作为一类,把上去入三声作为一类,归为仄声。用普通话读古诗有的已经不押韵了,就是因为入声韵消失了。 

4.什么叫“辙"? 

明确:中古音韵最常用的是106韵部,宋代以后,称之为平水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古代各个时期的各类韵文,取韵读相同或相近的字,依照一定的韵例而重复出现,造成语音上的和谐美,就是押韵。上古韵文按上古音韵部来押,中古以下韵文则按诗韵、词韵、曲韵来押。戏曲专用的韵分十三大类,叫十三辙。每一韵被称为一辙。如文中提到的“灰堆辙”、“怀来辙”,“乜邪辙”又叫“迭雪辙”,“发花辙”又叫“麻沙辙”。词语“合辙押韵”指的就是诗词曲的押韵情况。 

5.整齐的美是汉语独有的吗?为什么? 

明确:对偶和排比是语言形式整齐美的两种形式。排比作为修辞手段是人类共有的,但对偶是汉语独有的,就因为中国的文字是方块字。 

6.“散文化的韵文”和“韵文化的散文”有什么区别? 

明确:用韵的文体就称为韵文,如歌谣辞赋诗词曲以及用韵的颂赞铭诔等都是韵文。六朝以来,把凡是不重排偶不押韵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都称作散文。骈体文是韵文中的重要形式。它的特点是,在语句上,讲究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直至篇末,而且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这叫骈偶和“四六";在语音上讲究平仄相对;在用词上讲究用典和藻饰。在高一学的《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就是骈体文。《赤壁赋》是加入了散文句子的骈体文,被作者称为散文化的韵文。而《岳阳楼记》是在文中加入了“韵文句子的散文”,被作者称为“韵文化的散文”。 

7.课文中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又与平仄相配,怎么学? 

明确:先熟读成诵,再试着理解意思,有条件的查查原书。 

(解说:解决文中的潜在问题,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解决学生思维的瓶颈。) 

三、朗读文中引用的古诗文 

(解说:视时间而定,若无时间,则不读或少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解决了一些知识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一堂课,不可能将所有的问题都解决。同学们可以根据手中的学习资源,逐步将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引向深入。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三。(学会用“三美”分析作品的语言美。) 

方案二(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的教学方案设计) 

一、导语(同“方案一”) 

二、自读课文 

总结作者分析语言形式美的方法。 

(解说:设计本步骤的目的有三:一是把握课文内容,二是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三是总结出分析作品语言形式美的方法。) 

三、交流学到的方法 

(解说:既是对读书结果的检查,又是对研究方法的总结,同时是对思维混乱的同学的指导。) 

四、补充古诗的平仄规则(一)五律的平仄。 

五律的平仄,共有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两种基本格式为: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七律的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方法是在五字句的前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1)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高六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六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六册语文教案
》《《语言与文学》教案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