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口语教学《访谈》课堂设计» 正文

口语教学《访谈》课堂设计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879

概要:与生硬、直接地提出这一问题相比,经过了修饰的提问更加婉转,很好地处理了这一微妙的提问。另外,预备提问中应该包含一部分带有背景的提问。所谓带有背景的提问是指问题中包含着双方都明白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一定是采访者事先准备的结果。这种提问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体现采访者的精心准备以及对于被采访对象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效率,使访谈能够较快、较深入地超越简单的信息层面而进入更为实质性的内容。[析例点评]我们来看《东方时空》的记者采访作家萧乾夫人文洁若女士的提问:1966年萧老曾经自杀,当他醒来的时候,听说您并没有掉眼泪,而是用英文给他写了一句话?这里“一句话”就是“背景”。这种有背景的提问有效地激发了被采访者的情绪。文洁若女士回答:我说,We must outlive them,就是我们要比他们活得都长。我说你要是自杀,我将来会告诉孩子们,你是一个怯懦的人。可是你要是不自杀,能挺过来,你将来还是孩子们可骄傲的父亲。(2)即兴提问及其方法即兴提问是指在访谈过程中,根据采访对象的现场回答而提问的方式。即兴提问依靠采访对象的回答而存在,在逻辑上有承接关系,即后一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

口语教学《访谈》课堂设计,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与生硬、直接地提出这一问题相比,经过了修饰的提问更加婉转,很好地处理了这一微妙的提问。

另外,预备提问中应该包含一部分带有背景的提问。所谓带有背景的提问是指问题中包含着双方都明白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一定是采访者事先准备的结果。这种提问的重要性一方面可以体现采访者的精心准备以及对于被采访对象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效率,使访谈能够较快、较深入地超越简单的信息层面而进入更为实质性的内容。

[析例点评]

我们来看《东方时空》的记者采访作家萧乾夫人文洁若女士的提问:

1966年萧老曾经自杀,当他醒来的时候,听说您并没有掉眼泪,而是用英文给他写了一句话?

这里“一句话”就是“背景”。这种有背景的提问有效地激发了被采访者的情绪。文洁若女士回答:

我说,We must outlive them,就是我们要比他们活得都长。我说你要是自杀,我将来会告诉孩子们,你是一个怯懦的人。可是你要是不自杀,能挺过来,你将来还是孩子们可骄傲的父亲。

(2)即兴提问及其方法

即兴提问是指在访谈过程中,根据采访对象的现场回答而提问的方式。即兴提问依靠采访对象的回答而存在,在逻辑上有承接关系,即后一个问题和前一个问题在逻辑上环环相扣。

即兴提问对采访者思维速度和反应速度的要求都很高。它有一个前提是,采访者要最快地总结出采访对象回答中的重点,并生发出新的问题。

[析例点评]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这是上海卫视《财富人生》的主持人叶蓉与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经理曾文祺之间的访谈片段:

叶蓉:在团队建立的同时,你还注重一点,就是换岗换位,甚至是一个城市一个城市之间的调动,这一点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曾文祺:有一个哈佛的学者讲过一句话:领导是一个伟大的经历。你经历的东西多,你自然而然脑容量比较大,容易成为一个好的领导。所以换岗换位培养一些好的领导人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其实人年轻的时候比较喜欢换岗,因为人年轻的时候比较有好奇心,愿意接受挑战,接受新鲜事物。

叶蓉:可能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以前已经麻木退化掉的一些功能重新打开;到一个新的环境,他又开始有很强的学习欲望。

曾文祺:对,因为人都是聪明的,适应环境的,所以人的学习曲线是到一个新的环境很陡,然后很快就变平缓。你就必须不断调整他的学习曲线,让他时常“一陡一陡”的。这就是所谓“领导是一个伟大的经历”。

(《财富人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月版)

在这一段访谈中,主持人叶蓉提问了两次。第一次是提出了“换岗换位”的缘由问题。在曾文祺做出解释之后,叶蓉做出了及时的总结。曾文祺又进一步做了延展性的说明。可见,即兴提问对采访者总结和衍生问题有很高要求。

即兴提问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管需要及时地根据访谈的进程调整提问的内容,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过多地偏离访谈的提纲。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管访谈的气氛多么热烈,采访者心中必须清楚本次访谈的中心和主题是什么;

采访者必须清楚正在进行的话题是否已经开展得足够了;

采访者要迅速分析正在进行的话题有没有深入的可能和必要;

采访者要迅速判断在采访对象的回答中有没有预定话题之外的有价值的线索。

这样采访者才能够把握住访谈的脉络,清晰地转换主题,完成访谈的任务。

3.调整提问方式

在访谈中有时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问题提出后,被采访者没反应,或者是支支吾吾。这往往是因为被采访对象没有听懂问题,或问题太大,不好把握,难以回答。这时,你就需要调整你的提问方式了。第一种方式是将问题具体化。比如,如果你想了解一位工人的劳动强度,你会如何提问呢?可以问“你每天工作是不是很辛苦?”也可以问“你每天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中间有休息时间吗?”当然,后一种问法要好些,因为问得更具体,被采访者回答起来要容易得多。

第二种方法是同类替换。同一个问题,由于用语习惯不同,问答的双方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这时你应该快速地用同类的说法替换原有的说法,让被采访者明白。比如,如果你问:“你们致富的途径是什么?”对方如果不明白的话,你就应该改问:“你们是靠什么方法来赚钱的呢?”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口语教学《访谈》课堂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