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李萦枝《湖畔》阅读练习及答案» 正文

李萦枝《湖畔》阅读练习及答案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128

概要: 4.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由一幅摄影作品而引起联想和想像,由实而虚,设想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形,从铁椅前的过客写到汗青史册上的过客,并引发了对生命极致的不懈追求。 B.作者笔下的铁椅是“泊在时间的岸边”、有着博大胸怀的守望者。文章的主旨在于表现这位“守望者”对人生和历史的审视,赞扬它守望不息的生命精神。 C.“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已成为与铁椅融为一体的见证者。它既照应了开头铁椅的等候,又与“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互为补充。 D.第④段“透过积雪……幸福的印记”中把“斑驳的锈迹”喻为伤口、印记,暗示铁椅历尽沧桑、目睹过发生在它身边的种种人事,以及作者由此产生的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E.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对生命极致到来的等待寄托到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铁椅的守望上,启发人们不应永远“泊在时间的岸边”在怀想中沉湎过去。

李萦枝《湖畔》阅读练习及答案,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4.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由一幅摄影作品而引起联想和想像,由实而虚,设想种种可能出现的情形,从铁椅前的过客写到汗青史册上的过客,并引发了对生命极致的不懈追求。

B.作者笔下的铁椅是“泊在时间的岸边”、有着博大胸怀的守望者。文章的主旨在于表现这位“守望者”对人生和历史的审视,赞扬它守望不息的生命精神。

C.“我已成为铁椅上的一个过客”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已成为与铁椅融为一体的见证者。它既照应了开头铁椅的等候,又与“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互为补充。

D.第④段“透过积雪……幸福的印记”中把“斑驳的锈迹”喻为伤口、印记,暗示铁椅历尽沧桑、目睹过发生在它身边的种种人事,以及作者由此产生的对生命的深层思考。

E.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对生命极致到来的等待寄托到像“一叶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铁椅的守望上,启发人们不应永远“泊在时间的岸边”在怀想中沉湎过去。

                                                              答(    、    )

1.⑴许多不同年龄的过客,曾在它的身边演绎一幕幕悲欢离合的生命故事。 ⑵等待着这些生命的故事能够在身边不息地上演,展现生命的意义。(4分)

【提示】⑴主要是对第③④⑤段内容的概括。⑵注意第③⑥段这些语句的含义:“等待一个人……在某一天某一个时辰来临,它渴望承载起这个人生命的重量。”“纵使时光老去,等待不老。”“守望不息”。

【评分要点】⑴“许多过客”,1分;“悲欢离合的故事”1分。⑵“不息地上演”1分;“生命的意义”1分。意思对即可。以上两小题若仅能抄录相关的原文内容,语句不完整,每小题给1分。  逝”、“名留史册”1分;“渺小”,“古往今来、生生不息”1分。意思对即可。

3.生命的极致:思想感情的共鸣(或:思想在交流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内心畅快地迸发;人生的睿智的获得;理想的实现(3分) 

【评分要点】答对三句即可给3分;答对两句给2分;答对一句给1分。每句话的理解正确即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必须符合原文的旨意而不牵强附会。

4.A D (4分)

【提示】B项:“对人生和历史的审视”并不是为了吟诵铁椅“守望不息的生命精神”,而是为了引发后文所说的对生命极致的追求;文章的主旨在于对生命极致的追求。C项:这句话的含义有二:其一是就摄影作品的欣赏而言,指的是欣赏过程的终了;其二是就时间而言,我在思索中过去了一段时间而成为“过客”。“铁椅搬至我心灵的湖畔”说的是有关铁椅的思索使我的心灵受到启发,并不与之构成“互为补充”的关系。E项:“不应永远‘泊在时间的岸边’在怀想中沉湎过去”有误。根据原文,椅子像“在怀想中沉湎的孤舟”,“泊在时间的岸边”,并不是在怀想中沉湎过去。

【评分要点】答对一个得2分,答对两个得4分。答案超过两个的,本题不得分。


上一页  [1] [2]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李萦枝《湖畔》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