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综合教案资料张晓风《愁乡石》阅读练习及答案» 正文

张晓风《愁乡石》阅读练习及答案

[10-21 00:03:4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655

概要:17.文章前后两次说“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请从文章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其作用。(6分) _______18.作者为什么把那七块灰色的小圆石叫“愁乡石”?(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作者在文中把自己(“我们”)分别跟两种人进行了比较,请找出这两组比较;并分析“我”(“我们”)和他们的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例如“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2)用时间上的遥远间隔来说明心理(感觉)上的巨大距离。17.内容上,强化了作者对故国深切思念的情感,饱含着愿望不能实现的遗憾、怅惘、无奈(3分);形式上,运用反复手法,使文章前后照应,

张晓风《愁乡石》阅读练习及答案,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17.文章前后两次说“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来时,全交付给了千林啼鴃”,请从文章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说明其作用。(6分)

                                                                                    _______

18.作者为什么把那七块灰色的小圆石叫“愁乡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者在文中把自己(“我们”)分别跟两种人进行了比较,请找出这两组比较;并分析

“我”(“我们”)和他们的不同。(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例如“这个蓝得近乎哀愁的中国海”、“鹅库玛的海水在我背后蓝得叫人崩溃”。

(2)用时间上的遥远间隔来说明心理(感觉)上的巨大距离。

17.内容上,强化了作者对故国深切思念的情感,饱含着愿望不能实现的遗憾、怅惘、无奈(3分);形式上,运用反复手法,使文章前后照应,文气连贯(3分)。

18.因为这七块小圆石被来自上海(大陆)的潮水淘洗雕琢,(1分)诉说着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剧(耻辱)(1分),寄托着作者的思乡忧愁,所以作者称它们为“愁乡石”(2分)。

19.两组比较:一组是“我”和其他游人,还有一组是“我”(“我们”)和岛上的居民(2分)。不同:其他游人拣拾沙滩上的贝壳,陶醉于岛上的风景,我拣起的是波涛中的小圆石,沉浸在乡愁和历史的伤痛之中(2分);岛上的居民无所知觉地在他人的统治下“幸福”地生活,和他们相比,我们有悠久辉煌的历史使人骄傲,也有近代的衰落和耻辱使人悲哀(2分)。


上一页  [1] [2]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张晓风《愁乡石》阅读练习及答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