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范文常识报告总结调研报告实行“一免两补”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正文

实行“一免两补”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10-20 23:18:3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调研报告   阅读:680

概要:(四)村级组织传统管理约束手段的弱化与部分农民责任义务观念淡漠制约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农村实施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乡级统筹,统一纳入农业税,村级提留变为农业税附加,乡、村可支配财力收入明显减少。尤其是实行“一免两补”政策后,一些地方原有的“黑地”暴露出来,断绝了乡村组织经济收入上的重要途径,使乡村组织在财力运转上更加捉襟见肘。加之由上级转移支付的村级经费(我县每村核定为4万元)不足,仅够维持村干部的工资和日常办公费用。上述种种因素,造成村级组织自身无力发展村级社会公益事业。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经济民主权、政治参与权的不断扩大,农民正在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顺民、联产承包后的农民,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转变。像过去那种通过收承包地、征收税费、罚工罚款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约束农民现在不灵了、失效了,处理农村事务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应该肯定,经过多年教育,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整体农民素质还不是很高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农民无政府主义倾向抬头,根本就不服从基层组织的管理和约束。在处理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个人权益与集体权益关系时,往往只强调民主而忽视法制,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个人义务

实行“一免两补”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标签:调研报告怎么写,调研报告范文,http://www.88haoxue.com
(四)村级组织传统管理约束手段的弱化与部分农民责任义务观念淡漠制约了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发展。农村实施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乡级统筹,统一纳入农业税,村级提留变为农业税附加,乡、村可支配财力收入明显减少。尤其是实行“一免两补”政策后,一些地方原有的“黑地”暴露出来,断绝了乡村组织经济收入上的重要途径,使乡村组织在财力运转上更加捉襟见肘。加之由上级转移支付的村级经费(我县每村核定为4万元)不足,仅够维持村干部的工资和日常办公费用。上述种种因素,造成村级组织自身无力发展村级社会公益事业。随着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经济民主权、政治参与权的不断扩大,农民正在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顺民、联产承包后的农民,向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转变。像过去那种通过收承包地、征收税费、罚工罚款等经济手段来管理约束农民现在不灵了、失效了,处理农村事务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应该肯定,经过多年教育,农民的素质有所提高,但整体农民素质还不是很高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农民无政府主义倾向抬头,根本就不服从基层组织的管理和约束。在处理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个人权益与集体权益关系时,往往只强调民主而忽视法制,强调个人权利而忽视个人义务,强调个人权益而忽视集体权益。全县近年来农民信访案件中,重复性上访占了一定的比例,农民反复上访、久办不绝,这其中固然有政府有关部门处理不合理、上访人不满意的因素,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案件是因为一些上访农民过分强调民主和权利,忽视法制和义务,不管有关部门的裁决是否合理、合法,只要结果对上访人不利,就层层上访或重复上访、缠访,由此导致了许多群体性事件,影响了农村基层的社会稳定。这类事例的日常表现是:村民应承担的“两工一车”有人不参加;应缴的税费有人拒不缴纳;通过筹资筹劳兴办公益事业,虽然经村民会议通过,大多数村民愿意,却在执行过程中因几个人不履行义务而给搅黄了。乡村干部反映,现在上边出台的政策,均倾斜于农民,特别缺少如何保护国家和集体权益的内容。据农业部门反映,近几年实行的村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一事一议”问题,效果就不太好,一些村级事务和公益事业,常常是大多数农民愿意办,因少数农民顶着不办,干部也无可奈何。目前多数村级党组织在公益事业建设中对农民“呼唤”不灵,“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村干部憋气、村民有怨气,不尽义务的农民则越发“神气”。现今思想政治工作效力有限,又无强制性措施,乡村干部束手无策,感到茫然。
(五)农村党员整体素质偏低影响了党员队伍先进性作用发挥。一方面是少数党员党性不强的问题。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有些党员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革而不断发生变化,有的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仅仅是交2毛钱党费的关系,群众称之为“2毛钱党员”;有的党员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党的理想、信念、宗旨观念淡薄,只顾自己赚钱,表率作用不明显,党员的先进意识淡化,有消极负面的作用,老百姓称之为“群众党员”;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经不起执政和改革开放的考验损公肥私、以权谋私等等。另一方面是少数党员自身能力不济的问题。新形势下,“双带”能力成为农村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但由于一些党员自身素质不高,文化层次偏低,年龄结构老化,对诸如“三个代表”具体指什么,何为世贸组织等知之甚少。甚至有的党员自身还在为“温饱”而挣扎,尤其表现农村党员干部中带头创造财富,带领群众致富,带动一方共富的作用乏力,普通党员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较弱,许多党员的能力跟不

《实行“一免两补”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出自:www.88haoxue.com网
www.88haoxue.com 上,靠自身富不起来,跟别人学,又迟迟学不会,落后成为“无用党员”,时常被称之为“群众的尾巴”,致使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弱化,难以发挥村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有的党员自我完善的能力跟不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受不了各种考验,逐步落伍掉队。据调查,全县农民党员中,初中及以下的占78,46岁以上的占40;农民富裕户(家庭年人均收入3500元以上)中,党员户只占29.6。
(六)农村党组织设置模式化与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多元化不相适应。基层组织建设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我们的基层组织常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一些农村党组织虽然还存在,但活动不能坚持经常或者流于形式,无法保证质量,甚至出现了支部会议都召开补起来的现象,支部已经处于半瘫痪状态,他们无力为党员发挥作用和发家致富提供有效的办法和途径,党员为生计或各自为战,或各奔东西。市场经济条件下,打破区域界限、行业界限的经济组织形式越来越多,同时农村党员在地区间和产
业间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由于按地域划分的农村党组织设置形式与经济组织形式不相一致,没有把党组织建立在产业链上,给党组织活动和党员的教育管理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影响了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双带”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小康目标,保持农村稳定大局,落实好党的政策的需要。几年来,嘉荫县委按照“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三级联创”为抓手,不断创新发展党建载体,全力实施“三进一”工程(班子进一类班子、党员进一流党员、干部进一流干部),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基层干部和农民党员在实施主辅换位,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引带作用,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堡垒。
对策之一:千方百计谋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解决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
一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集体所有的土地、草原、林木、水面加强管护、合理开发,使资源优势转化成为经济优势。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结合实施“畜牧强县”战略,把以绒山羊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做大做强,同时,加速土地流转,把大面积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手中,推广种植经济作物,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树立工业兴村思想。立足本地实际,以转化当地农副产品为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兴建项目,建立起可拉动当地经济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三是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立足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创建专业协会、农村生产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一方面可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村集体收入。四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健全完善财务制度,严密财务手续,严肃财务纪律,加强村级财务的管理,堵塞各种漏洞,减少各项开支,缓解村集体经济的压力。五是有效化解村级债务。①制定清偿计划。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确定“区别对待,分类处理,综合治理,逐步消化”的原则,制定清债计划。②清收债权还债。清收债权或变卖资产要使用盖有乡镇农经站收款专用章和各村财务章的收款收据,收款收据和清收款项由专人管理。③盘活资产资源还债。如果收回欠款不足以弥补个人债务的,村委会可以通过盘活资产资源偿还欠债。④以账冲抵清债。村委会、债权人、债务人三方共同协商,以书面形式把债权转移给债务对象。⑤筹资筹劳还债。村委会常因兴办公益事业或为全村村民生产生活服务等形成一些债务,如果由农民承担这样的债务,农民既可以出资,又可以以物抵债。六是提升党建服务经济水平。深化“科技致富示范”工程、“电教致富”工程、县级部门包村等活动,使“抓党建”与“抓经济”有机结合,壮大逐村集体经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怎么写,调研报告范文报告总结 - 调研报告
》《实行“一免两补”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