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范文常识作文作文素材小学生“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不对» 正文

小学生“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不对

[10-20 23:38:3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作文素材   阅读:680

概要:小学生“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不对作者/ 辽宁李大彬[焦点展示]据《新闻晚报》报道,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问题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有一个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孩子父亲发现试卷后,想不通:这就是如今的教育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事件回放]孩子坚信自己没有答错。孩子的父亲说,孩子在小学读一年级,他看到试卷后也问孩子为什么写“我不会让梨”,孩子说“我认为4岁的孔融是不会这样做的”,他又问为什么,孩子说: “因为他只有4岁。”他还说,孩子坚信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其实,我的孩子并不自私,他懂得分享,每天吃饭都会给我和他妈妈还有奶奶夹菜。”孩子的父亲对这件事情颇感无奈。[各方争论]反对:不应该要求人人做圣人在网上的热议中,大部分网友认为“老师判错了”。一位网友说,这是一道好题,但需要老师正确引导。这个红叉很粗暴,其实孩子的答案原本无可厚非。第一,孩子是讲规则的,父亲授权,严格按照年龄大小来分, 自己的梨比弟弟的大,可以不让。道德教育不应该要求人人都做圣人。第二,这个孩子至少说了真话,比那些口是心非回答“让

小学生“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不对,标签:作文素材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小学生“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不对
  
  作者/ 辽宁李大彬
  
  [焦点展示]
  
  据《新闻晚报》报道,一道小学一年级的语文阅读题,素材是“孔融让梨”的故事,问题是“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有一个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了一个大大的红叉。孩子父亲发现试卷后,想不通:这就是如今的教育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
  
  [事件回放]
  
  孩子坚信自己没有答错。
  
  孩子的父亲说,孩子在小学读一年级,他看到试卷后也问孩子为什么写“我不会让梨”,孩子说“我认为4岁的孔融是不会这样做的”,他又问为什么,孩子说: “因为他只有4岁。”他还说,孩子坚信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其实,我的孩子并不自私,他懂得分享,每天吃饭都会给我和他妈妈还有奶奶夹菜。”孩子的父亲对这件事情颇感无奈。
  
  [各方争论]
  
  反对:不应该要求人人做圣人
  
  在网上的热议中,大部分网友认为“老师判错了”。一位网友说,这是一道好题,但需要老师正确引导。这个红叉很粗暴,其实孩子的答案原本无可厚非。第一,孩子是讲规则的,父亲授权,严格按照年龄大小来分, 自己的梨比弟弟的大,可以不让。道德教育不应该要求人人都做圣人。第二,这个孩子至少说了真话,比那些口是心非回答“让梨”的好。
  
  还有人表示,老师不让孩子说真话, “怎么能使整个社会有诚信呢?不管是作为语文题还是德育题,这样判都不合适”。还有人质疑:题目明明问“你会怎么做”,只要答出自己的做法就可以了,没有答非所问,怎么能打叉呢?如果题目改成“你认为应该怎么做”,才可以凭价值观来判断正误。目前,较多强调个人权益,或许“不让”才更符合主流。
  
  有人表示感同身受,并举例说:小外甥上小学时遇到一道语文题:在“大”字上加一点,是什么字?外甥答“犬”,被老师判了“X”,因为正确答案是“太”。
  
  还有不少人认为,这道题出得有问题, “教改这么多年了,语文这门学科仍偏重于德育,真正的语文知识却很弱,文言文、世界文学、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这些核心点反倒没人重视,成年人平均每年才读几本书,知识面多窄,以读书为兴趣的人少得可怜”。
  
  一些网友直接指出,这道题不是语文题,而是思想品德题,或者是心理测试题。
  
  赞成:小学语文课和德育无法脱节
  
  有不少网友认为, 在小学阶段,语文课和思想品德课无法完全脱节,在语文试卷里出现这样的题无可厚非, “中国教育的问题确实很多,可拿这个说事很无聊。人和动物的区别是人有抑制力,有是非观,懂谦让和礼貌。这道题本身就包含了对孩子是非观的培养和引导,和教人说谎根本无关。教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抢最大的,就是释放天性吗”。
  
  也有人猜测,也许这是一道逻辑题, “题目没问题,孔融是让梨的,如果你是孔融,那你就得让梨,这是基本的逻辑。如果题目问: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可以答:我不会让梨。”因此,这道题和德育、智育、诚信、启蒙……都没有关系。
  
  家长:德育应在生活中进行
  
  让记者惊讶的是,这位孩子的家长也不完全认为问题出在老师一方, “语文老师在试卷上打叉没有错,换位思考,我也会在错误答案上打叉。 (范文网 www.88haoxue.com) 正因为是语文课,教会孩子如何阅读,正确理解短文中心思想很重要,我也认为这样回答确实是错的”。
  
  不过,他对题目本身,即“是否需要用这个典故来教育下一代了解中华美德”,则持保留意见。他认为,德育课和语文课很难完全分开,德育教育是贯彻于所有行为习惯和细节方面的,不是喊口号,不仅可以在语文课上体现,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要教育孩子,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比如告诉孩子‘安全带不系, 车就不动’ ‘出电梯,帮忙按住开门钮,让别人先走’等”。在他看来,教孩子这些,都比教让梨更贴切、更有效。
  
  他还表示,打算一直保留这条微博,“10年后给儿子看,会非常有意思”。
  
  [理性思考]
  
  “孔融让梨我不让”的是非对错
  
  道德历来只宜自律不宜他律。无论是家长、老师,可以认同“孔融让梨”是有道德的谦让行为,假如他们自己遇到了“两个梨摆在面前”的情况,受到道德感召选择小梨也完全是个人的自由选择,但这不意味着那个小学生也必须“学孔融让梨”,否则就是错的。
  
  “孔融让梨”是谦让吗
  
  孔融让梨是中国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的道德教育故事

《小学生“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不对》出自:www.88haoxue.com网
www.88haoxue.com 。 《三字经》中就有“融四岁,能让梨。弟(悌)于长,宜先知”,后世常常用这个故事教育孩子,凡事要懂得谦让。但孔融让梨的故事的核心真的是谦让吗?对于为什么拿小梨,4岁的孔融的回答是: “我小儿,法当取小者。”按照人的天性,尤其是4岁小朋友的天性,不取大梨怎么都说不过去。但小孔融确实依“法”拿小梨,这个“法”,其实就是大人制定的规矩,就是儒家推崇的“忠义孝悌”的道德规范。
  
  儒家道德的基础,是建立在长幼尊卑有序的“忠义孝悌”上的。因为你是我生的,所以你要对我孝,因为我生得比你早,所以你要对我悌。在家庭成员之间,并没有人格和权利的平等,只有尽孝尽悌的义务。与其说是谦让使得孔融不要大梨,不如说是儒教使然。让梨是家长和成人喜闻乐见的事情,很难想象在这种伦理道德压力下,有谁会问: “到底凭什么,我要把大梨让给哥哥?”
  
  “孔融让梨”的故事流传多年,在提倡谦让的教化上一直都很有市场。提倡谦让,当然没问题,在任何社会里,都应有公共秩序和良善习俗。礼待他人、尊老爱幼,等等,都是值得嘉许的有道德的行为。谦让也一样,出于善心、亲情或爱心,把大梨让给哥哥,没有任何问题,有人自发受到道德感召学习也可以。但是因为谦让是一种道德行为,而将不谦让这种“道德色彩”没那么高的行为判定为错,则是矫枉过正。

[1] [2]  下一页


Tag:作文素材作文素材大全作文 - 作文素材
》《小学生“孔融让梨我不让”对不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