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范文常识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参考教案二)» 正文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参考教案二)

[05-16 22:46:3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六年级数学教案   阅读:680

概要:3∶18=5∶( )为什么填30?有几个答案?4.8∶0.6=( )∶2为什么只能填16?12∶( )=( )∶5有几个答案?(4)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80,那么这个比例中的内项积一定是几?为什么?(5)在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45和2,那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积应该是几?为什么?(三)课堂总结(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内容。)1.质疑:(学生、老师质疑)(幻灯片)①表示两个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对吗? 2.思考题:(1)根据30×3=45×2写比例式。(2)求x:12∶30=8∶x 能不能应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解决?怎么解决?比例的性质还可以应用在什么问题上?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教案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设计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问题。本教案分为两部分,先教授比例的意义,再教授比例的性质。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工作,然后再通过例题,用汽车两次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得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再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老师安排了让学生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参考教案二),标签: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3∶18=5∶(    )

为什么填30?有几个答案?

4.8∶0.6=(    )∶2

为什么只能填16?

12∶(    )=(    )∶5

有几个答案?

(4)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80,那么这个比例中的内项积一定是几?为什么?

(5)在比例中两个内项分别是45和2,那么这个比例中的两个外项积应该是几?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

(学生小结这节课所学内容。)

1.质疑:(学生、老师质疑)(幻灯片)

①表示两个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对吗?

2.思考题:

(1)根据30×3=45×2写比例式。

(2)求x:

12∶30=8∶x

能不能应用今天所学的内容解决?怎么解决?比例的性质还可以应用在什么问题上?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教案是在学生学过比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设计的,它包括比例的意义和组成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问题。本教案分为两部分,先教授比例的意义,再教授比例的性质。

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复习求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为教学比例的意义做好铺垫工作,然后再通过例题,用汽车两次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得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从而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再利用比例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老师安排了让学生写出比值相等的比,再组成比例,还安排了四个数组比例,目的在于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性质。首先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内项和外项,然后引导学生计算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下面通过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就是将比例中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最后得出比例的性质。让学生应用比例的性质验证自己写的比例成立不成立,使学生明白,验证比例式是否成立,除了求比值的方法,也可以用求两个外项积和两个内项积是否相等的方法。课上安排应用比例性质进行填空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比例性质的认识与掌握。

另外,在学生没有提出问题的情况下,老师出了两道题,目的是巩固对比例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最后老师出的思考题,为解比例做铺垫工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参与,通过学生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自学与讨论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老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做些调整,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按照这个程序教学是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的。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参考教案二)》出自:www.88haoxue.com网

上一页  [1] [2] 


Tag: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数学教案大全教案大全 - 数学教案 - 六年级数学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参考教案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