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范文常识教案大全政治教案高二政治教案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 正文

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

[05-18 13:59:0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二政治教案   阅读:680

概要: 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对学生深入进行难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教育。在第二课、第三课知识的基础上,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二、三、四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通过分析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一)知识教学点1、识记(1)内因的含义、外因的含义。(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3)量变和质变的含义。(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2、理解(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申的作用。(2)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3)举例说明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5)选择实际事例,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不同表现做出判断。3、运用(1)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在个人成长中应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2)用内

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标签:高二政治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对学生深入进行难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教育。在第二课、第三课知识的基础上,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使学生能从整体上初步把握二、三、四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划清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通过分析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
(一)知识教学点
 1、识记
  (1)内因的含义、外因的含义。
  (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3)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2、理解
  (1)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申的作用。
  (2)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举例说明必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5)选择实际事例,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不同表现做出判断。
 3、运用
  (1)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在个人成长中应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2)用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谈谈对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认识。
  (3)用量变引起质变的原理,阐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论述如何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二)能力训练点
  总的来说,通过本课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哲学观点,对人生和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观察思考和进行分析的能力,对是非、正误的识别、判断能力,对所学理论观点的分析综合能力。具体表述如下:
  (1)通过基本原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理解、思维能力。即达到 “懂”和“信”的要求。
  (2)通过方法论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理论的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达到“会”和“用”的能力。、
  (3)通过对《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及 “本课小结”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观点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使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三)、德育渗透点
  本课的内容,在全书中是份量最重的一课,它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特别有利于联系实际,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
  所有德育教育的内容,概括起来大体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解决个人成长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的问题,包括顺境逆境问题、机遇问题、把握适度原则的问题、远大理想与埋头苦干的关系问题,正确对待曲折的问题等等;另一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实际问题,如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系问题,有步骤、分阶段把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问题,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可以根据教育的需要灵活地加以处理。
教学重点
  (1)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
  (2)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3)前进性和曲拆性的统一。
教学难点
  (l)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
  (2)理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表现。
  教学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 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和逻辑结构

   (这个问题由老师讲述)

1、本课地位
  本课既是对第二课发展的观点的迸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回答事物为什么变化发展,怎样变化发展以及变化发展的方向、道路等问题。本课的最后一框题还是对唯物辩证法基本观点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与第二、三课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由于本课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非常直接现实的指导作用,因而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历来受到格外重视和普遍欢迎。这些都使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和突出。
  2、逻辑结构
  总的来讲全课围绕着一个中心:深入进行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教育,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观察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以提高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划清一个界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界限。处理好一个关系:第二、三、四课的关系。
第一节讲事物发展的原因,共两框题。第一框题讲基本原理,第二框题讲方法论意义。明确体现了与第三课的联系。突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的思想。
  第二节讲事物发展的状态,共两框题。也是第一框题讲基本原理,第二框题讲方法论意义。这是在第一节回答 "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 "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两节之间是紧密相联的。同时第二节还体现了第三课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原理。
  第三节分为两框题,第一框题讲事物发展的趋势。在指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的基础上,又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所遇到的曲折两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方法论的要求,体现了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统一。第二框题实际上是对第二、三、四课的归纳和总结,也是实现全书的总体目标。在综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之后,又对青年学生提出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要求。所以说本课三节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同时又与第二、三课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二、本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这部分内容由学生归纳

1. 基本概念

⑴内因P119            ⑵外因P119           ⑶量变P127            ⑷质变P127     

⑸唯物辩证法P141          ⑹形而上学P141

 

  2.基本常识

⑴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P122—125;

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必须内因和外因结合起来P125—126;

⑶用量变引起质变的观点看问题P130—131;

⑷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P136;

⑸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P137—138;

⑹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影响P139;

⑺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分歧的表现P140—141;

⑻青年学生如何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P1412—142。

3. 基本原理

⑴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P122;

《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出自:www.88haoxue.com网
www.88haoxue.com ⑵量变和质变的关系P129;

⑶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P133—134;

⑷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都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P135—136;

⑸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形而上学是统一的P142。

三.教师讲解复习本课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帮助学生理解孟子的话:“富贵不yin,贫贱不能衣,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教师可根据情况对盂子的话适当加以解释。孟子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学生议论后,教师讲解、归纳:大丈夫之所以成为大丈夫,是由坚强的毅力、清高的品格、无畏的精神等内在因素决定的。而富贵、贫贱、威武都是外因,对意志坚强的大丈夫是无能为力的。其原因就在于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孟子的这段名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 一个人的进步过程中如何充分重视内因的作用?

一个人进步过程中的内因主要是指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理想、志向、进取精神、意志、毅力、勤奋、战胜困难。挫折、逆境的勇气等。一个人的进步快慢和程度主要取决于本人的主观努力。在相同的条件下,个人主观努力的程度不同,所取得的成绩和做出的贡献就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内在动力,才能不断进步,取得更大的成绩。即使是孪生兄弟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里学习,外因虽相同,但进步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进步有先有后,有快有慢,成绩有好有差。其关键就在于每个人的基础、动力、进取精神、努力程度等内因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内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中国著名的古训。在历史上,它鼓舞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奋斗,为个人的成长而努力。今天,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在各种学习和工作环境中,一定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3. 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人生道路上,顺利的境遇能为个人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逆境会给个人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那么,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能不能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都归结为顺境和逆境的作用、影响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顺境、逆境都是外因。把自己的成功和失败都归结为顺境和逆境的作用属于外因论。外因论完全到事物的外部去找原因,是完全错误的。关于外因论的错误,我们可以用地理环境决定论为例来说明。地理环境决定论主张,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源、矿藏等)直接决定人类的体质、心理和道德,决定人口的分布、种族的优劣、文化的高低、经济的盛衰、国家的强弱,并由此决定各国社会制度的性质和变化。沙俄时代的一位学者叫做列夫·梅尼科夫的就曾经说:“水是历史的动力”。其实不管是水,还是气候,还是资源,任何地理环境都不可能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原因。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国家的地理环境差不多一样,但有的是社会主义国家,有的是资本主义国家,有的经济发达,有的不发达,差别非常大,用地理环境是无法解释这种差别的。就在同一个国家,社会的变化是几千年、几百年、甚至几年或几个月就很显著的,而地理位置的显著变化却需要若干万年。在若干万年内没有多大变化的地理环境,怎么能解释很短时间内的社会巨大变化呢?我国一百多年前是封建性的大清帝国,1840年后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1949年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年中,我国的地理环境没有什么重大变化,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一样奔流,珠穆朗玛峰照样屹立在西藏高原上,硬说这一百多年中国社会性质的巨大变化,根本原因在于地理环境的变化,岂不是天大的谎话?
  因此,无论顺境或逆境,都只是一种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当身处顺境时,我们应头脑清醒,抓住有利时机争取早日成才。遇到逆境时,我们也决不能悲观、消沉,而要以坚强的毅力,去迎接各种困难的挑战,并学会扬长避短,变不利为有利,坚定地走向成功的未来。
    4. 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引起的质变。

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只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田忌赛马”说的是战国时齐威王与大臣田忌赛马,两入各出上、中、下三匹马,上马与上马赛,中马与中马赛,下马与下马赛,结果田忌三战三败。后来,军事家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以下马对上马,以上马对中马,以中马对下马,比赛结果,一败二胜,反操胜券。由败到胜,是一个质变,但这一质变并不是由增加马的数量来实现的,而是由上、中、下三匹马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造成的。
  下面再补充几个事例。(教师可酌情选用。)
  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军队,由于组成方式不同,会导致胜利或失败的不同质的结果;人数和素质相同的劳动力,由于组织和安排的不同,会引起生产结果的质的差异;我国现在正在进行的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所涉及的就是各种政治要素和经济要素构成方式的变化,一个僵化的经济活动的组成方式与一个有活力的组成方式,必然会造成不同质的经济效果。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如音乐符号1、2、3、4、5、6、7,本身并不表达什么具体形象,但如同木头、砖头等经过人的劳动加工后就构成房屋一样,音符经过作曲家的创造,既能组成雄浑、美妙的旋律,也能组成使人意志消沉的靡靡之音。26个英文字母,由于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字、词,并且还能进一步构成宏篇巨著;流传千古。显然,这种质变决非仅仅由音符、字母的数量增减所决定,而是由排列组合的不同所引起的。
  在学习上,运用这一道理,就可以科学地运筹时间,适当转换兴奋中心,合理地把读书与其他活动穿插起来,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在学校广为流传的“4十4<8”和“8一I>8”的“公式”,说的就是每天埋头苦读8小时效果并不好;每天学习7小时,抽出 l小时锻炼身体,参加课外活动,学习效率反而会比原来更高。有些学生读了不少书,但仅仅满足于死记硬背,不懂得把一点一滴的知识排列组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就很难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有质的飞跃。而有些同学则善于把已知的各种知识巧妙地结合、串联起来,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指导自己的思想、工作和行动,就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想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应当有意识地研究事物的结构,优化事物的结构。企业的生产,即使生产要素不变,只要结构合理,就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时间的“优化”安排,也会提高学习效率。
    5.为什么量变要转化为质变呢?质变和量变哪个更重要?怎样才能促成质变?
  如果事物的发展仅仅是事物量的变化,那么,某事物就永远只能是某事物。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说,质变更为重要。因为,量变毕竟不等于质变,而没有质变,事物就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就不会有飞跃,就不会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一句话,就没有事物的发展。
  所以,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我们就要果断地、不失时机地突破其范围和限度,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这时,如果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就会贻误时机。
    6. 两种发展观对立的表现和形而上学思想方法的影响
  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列举的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哲学家的各种观点分为相对应的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组,并将这些观点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出来。这些错误的观点(形而上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教师出示下面的表格。请同学总结后,填表并表述。)

项   目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哲学家

 

 

 

《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第2页)》出自:www.88haoxue.com网
www.88haoxue.com ;

 

 

 

观  点

 

 

 

 

 

 

现实生活

中的表现

 

 

 

 

 

 


  对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见解。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着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例如:荀况认为人和人是密切联系的观点,韩非认为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观点,黑格尔认为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符合辩证法的观点。郭象认为人与人是彼此孤立的、毫不相干的观点,董仲舒认为天不变、道亦不变(指封建制度的一切原则永恒不变)的观点,杜林认为事物中没有矛盾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而在现实生活中,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对人们仍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如看问题办事情习惯于孤立地就事论事,看人看事一成不变,只看到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利益,把自己成才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师长和机遇等外部条件上。

7.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不同的发展观到底有哪些分歧?

请同学们在阅读教材第139页第3自然段至第141页第2自然段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三个分歧,并着重思考和理解二者最根本的分歧是什么?
   (可出示下列表格,在同学阅读的基础上,边提问,边归纳,边填写。)

项    目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

 

 

 

 

(可以引导同学自己设计表格归纳填写。表格也可如下设计填写。)

分歧的三个方面

 

基本观点

根本观点

《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第3页)》出自:www.88haoxue.com网
www.88haoxue.com 根本分歧

 

1. 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 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 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唯物辩证法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

 

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形而上学

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矛盾

 

.与本课知识点相关的热点点击

[热点]

    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点击]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它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要着重抓中心、抓关键。把中国的事情办好,有许多事情要做,但关键在于处于执政地位、起着领导作用的中国共产党。

[热点]

2003年11月27日,台湾“立法院”进行“公民投票法”表决,三读通过。此次台湾“立法院”的“公民投票法”表决进一步显示出台湾岛内台独政治影响势力上涨的状况。

2003年12月9日,正在美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白宫与美国总统布什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和一些重大国际问题深入交换了看法。关于台湾问题,温家宝指出: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我们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们尊重台湾人民的民主诉求,但台湾当局假借民主,搞所谓“防卫性公投”,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对这种分裂活动,我们绝不能容忍。维护台海地区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两岸人民的利益。只有坚定不移地反对“台独”,才能维护台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和平的努力。布什表示:美国方面理解中方的关切。美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恪守美中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湾独立,这一政策不会改变。最近从台湾传出一些试图改变现状的信息,令人不安,美方不赞成。我们反对单方面试图改变台湾现状的做法。
   [点击]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任何人、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因此,我们坚信,祖国统一的前途是光明的。

少数“台独”分子逆历史潮流而动,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道路上,设置种种障碍。因此,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不可能一帆风顺、直线前进,它必然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五、单元复习效果考评(另附)。

六、本课知识结构简图(略)。

 

 



《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第4页)》出自:www.88haoxue.com网

Tag:高二政治教案高二政治教案大全教案大全 - 政治教案 - 高二政治教案
》《高二教案(第四课《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复习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