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范文常识教案大全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五册22课醉翁亭记» 正文

五册22课醉翁亭记

[05-13 23:54:18]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九年级语文教案   阅读:680

概要: 先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的朗读训练,提高对文言虚词“也”、“而”的认识,接着朗读全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c 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若将本文细加揣摩,描述景物之“也”,应有陶醉语气,介绍人名之“也”,应是得意语气。《朱子语类》卷三十九载,欧文公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原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日:“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原说是陈述句,改句则陈述中有感叹,有陶醉山水间之意。又如“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其实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达了作者得意的心情,若将它改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上述的意味则消失殆尽了。 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4.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理想文章主旨。 本文以“醉”“

五册22课醉翁亭记,标签:九年级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先引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一的朗读训练,提高对文言虚词“也”、“而”的认识,接着朗读

全文,要求边读边揣摩语气c

    本文共用21个“也”字.语气不尽相同,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若将本文细加揣摩,描述景物之“也”,应有陶醉语气,介绍人名之“也”,应是得意语气。《朱子语类》卷三十九载,欧文公多是修改到妙处,顷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原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日:“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原说是陈述句,改句则陈述中有感叹,有陶醉山水间之意。又如“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其实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达了作者得意的心情,若将它改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上述的意味则消失殆尽了。

    本文还用了25个“而”字,读时要分辨轻重,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凡连接词语而有调整节奏作用的,则可轻读。

    朗读时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特点,注意节奏的缓急,语调的高低。

    4.思考下列问题(投影),理想文章主旨。

    本文以“醉”“乐”二字提挈全篇。“醉”是事物的现象;“乐”是事物的本质。“醉’,“乐”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说出,全文脉络|十分清楚,试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1)开头一段介绍了醉翁亭,它包含两个衔接得十分自然的层次;前一层介绍

  ——;后一层介绍——,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这句话。

    (答案:(1)开头一句话含两个层次:前一层次介绍醉翁亭的环境美;后一层次介绍醉翁亭的得名,其中跟文章脉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中间两段描写醉翁亭的景色,也可以分两层;第一层写——,先用“——"一词领起,后用“——”总收一笔。第二层写——,先用“——”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跟前一层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写了——、——、——和——四项内容。这四项内容是为结尾“——”三个字作铺垫,又以“太守醉”一句照应第一段“    ,,这句话。    、

    (答案:(2)中间两段描写醉翁亭的游乐,也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山间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乐,先用“若夫”一词领起,后用:“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总收一笔。第二层写太守众宾、游人之乐,先用“至于”一词表示这一层的内容路前一层是 《五册22课醉翁亭记》出自:www.88haoxue.com网

上一页  [1] [2] 


Tag:九年级语文教案九年级语文教案大全教案大全 - 语文教案 - 九年级语文教案

上一篇:23满井游记

》《五册22课醉翁亭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