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7-人教必修一» 正文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7-人教必修一

[07-12 14:11:2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68476

概要:教学目的: 1.思想教育目标: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2.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 3.能力培养目标:古文的字词句篇。 4. 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5.之\以的用法。 .预习安排 1.对照注释看课文一遍,然后朗读课文一遍。 2.给下面的句子划停顿: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注意本文中的“其”“之”“以”都有多种用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本文的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阅读时要注意的是,文章议论的中心是什么,它怎样由记游中生发出来。能把握住这两个问题,才能学好这篇文章。 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并正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无物以相(xiàng)之 何可胜(shēng)道也哉 长乐王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7-人教必修一,标签: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教学目的:  
1.思想教育目标: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2.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  
3.能力培养目标:古文的字词句篇。  
4. 从游山这样的小事中悟出人生哲理,表现积极的人生态度。  
5.之\以的用法。  
.预习安排  
1.对照注释看课文一遍,然后朗读课文一遍。  
2.给下面的句子划停顿: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注意本文中的“其”“之”“以”都有多种用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本文的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阅读时要注意的是,文章议论的中心是什么,它怎样由记游中生发出来。能把握住这两个问题,才能学好这篇文章。  
三个长句中停顿的划分并正音。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无物以相(xiàng)之 何可胜(shēng)道也哉 长乐王回深父(fǔ)  
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例如《醉翁亭记》末段“太守之乐其乐”“醉能同其乐”二语便是该文的主旨。试参照此例说说本文的主旨可用哪一句话来概括。  
讨论后应确定,“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一句是全文主旨的概括。  
作者说“不能至”是指什么说的?(不能至洞的深处,不能见“非常之观”。)这本来是件“有悔”的事,为什么作者又说“可以无悔”呢?(因为已经“尽吾志”了。)“尽吾志”是什么意思?(为实现自己的愿望作最大的努力。)  
小结:“尽吾志”是这句话的要害。  
“尽吾志”这句话跟前段记游中哪句话是前后照应的?(“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夫游之乐”是指什么说的?(至洞之深处。)为什么到了洞之深处才能“极夫游之乐”呢?(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可以看出,再看下文“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也表现了这样的意思。)你们能不能从毛主席诗词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作者的这个意思呢?(“无限风光在险峰”。)再说作者的“悔”——这“悔”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随之”。)  
“随之”,就是放弃自己的意愿,不作最大努力而屈从别人,这正是本句的要害。  
写作背景。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的作品。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十六年后(1070年)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点是一致的,可视为这一观点的发展。  
四、学生齐读课文前四段。要求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尽吾志”的思想和文章布局上的特点,弄清作者的总体构思。  
五、归纳文章布局的特点。前面在讨论文章主旨时,已经涉及布局的一些特点。这里只稍作补充,然后归纳。  
问:本文记游程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从“慧空禅院”开始,到出后洞时结束。)可见第1、2段是记游部分。  
问:作者发了哪些议论?(“尽吾志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前一点是由什么事情生发出来的?(游后洞而未能“极夫游之乐”。)后一点呢?(“有碑仆道,其文漫灭”)可见第3、4段是议论部分,分别照应第1、2段。  
六、诵读第1段。  
1.教师先范读一遍,然后领诵一遍。  
〔说明〕教师范读不要求连贯,可以随时穿插一些小问题:  
①“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哪一个是本名?(华山。)哪一个是别名?(褒禅山。)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此前不叫褒禅山;“有碑仆道……曰‘花山’”——可见“花山”是古名,“花”后来讹音为“华”。)  
②“唐浮图慧褒……名之曰‘褒禅’”——这句说别名来由。下句“今所谓……庐冢也”作补充,证明此说正确。  
③“距其院东五里……名之也”——“华山洞”,这里是指前洞还是指后洞?(后洞,下文可证。)这句介绍华山洞名由来。  
④“距洞百余步……曰‘花山’”——“有碑仆道”中有省略成分吗?(“仆”后省“于”。)说碑“距洞百余步”,却没有说出方位,据你判断,碑应在洞的哪一面?(西面。作者以慧空禅院为参照物,再去前洞,正是向东走,先见碑而后见洞,可见碑在洞的西面。)  
2.学生练习背诵。  
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①为什么要先点出洞名?(下文主要记游华山洞经过,又由此生发议论。)  
②为什么说“华(huá)山”是“音谬”?(古文无“花”字,“花”小篆中作■,像花之形;“花”是后起字,有此字后,“花”“华”分开。)  


www.88haoxue.com 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在现代语中应是两句话:因为它在华山南边,(所以)这样称呼它。“名之”是下半句,表示结果。  

[1] [2] [3]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语文教学设计 - 高一语文教学设计
》《《游褒禅山记》教案设计7-人教必修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