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教学设计数学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正文

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

[07-12 15:53:5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阅读:68476

概要: 四、作业 1.作业P18.1,2,3,4. 2.补充设计: 一、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二、填空 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1)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

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标签: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
    四、作业
    1.作业P18.1,2,3,4.
    2.补充设计:
    一、判断题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内错角也相等.(   )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互补,那么同旁内角相等.(   )
    二、填空
    1.如图1,如果∠3=∠7,或______,那么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如果∠5=∠3,或笔________,那么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如果∠2+ ∠5= ______ 或者_______,那么a∥b,理由是__________.
    (1)              (2)                   (3)(
    2.如图2,若∠2=∠6,则______∥_______,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__,如果∠9=_____,那么AD∥BC;如果∠9=_____,那么AB∥CD.
    三、选择题
    1.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
    A.AB∥EF,CD∥EF        B.∠5=∠A;     C.∠ABC+∠BCD=180°    D.∠2=∠3
    2.右图,由图和已知条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由∠1=∠6,得AB∥FG;                  
    B.由∠1+∠2=∠6+∠7,得CE∥EI
    C.由∠1+∠2+∠3+∠5=180°,得CE∥FI;    
    D.由∠5=∠4,得AB∥FG
    四、已知直线a、b被直线c所截,且∠1+∠2=180°,试判断直线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
    一、1.∨  2.∨ 
    二、1.∠1=∠5求∠2=∠6或∠4=∠8,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2=∠8,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3+∠8=180°,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2.BC∥AD,AD∥BC,∠BAD,∠BCD 
    三、1.D  2.D  四、a∥b,可以用三种平行线判定方法加以说明,其一:因为∠1+∠2=180°,又∠3=∠1(对顶角相等)所以∠2+∠3=180°,所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其他略.
    5.2.2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课时)
    直线平行的条件(二)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分析题意,说理过程,能灵活地选用直线平行的规定方法进行说理.
    重点、难点
    重点: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应用.
    难点:选取适当判定直线平行的方法进行说理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画图实践活动
    1.回忆怎样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画两条平行线的, 其中直尺和三角尺的作用是什么?
    师生交流后得出:直尺与已知直线构成等于三角尺度数的角∠1, 确定第三条直线即截线的位置,移动三角尺再形成一个与∠1相等的同位角∠2.
    2.教师提出问题:学习了平行线后,大家还能想出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平行线的新方法吗?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想法在全班交流每种画法的方法步骤、 定义.如果学生没有想到的,教师可按课本P36李强、张明、王玲同学的做法,组织学生分析做法要点和合理性,正确性.
    对于李强画法,教师使学生明白,画过点P的直线b是确定直线b的位置和确定∠1的大小,其次点P为顶点,作与∠1相等的同位角∠2,从而画出过点P的直线c, 根据平行判定1,可知c∥a.
    对于张明做法,学生应明确本做法就画一个一边在直线a的长方形PQRS, 由于长方形的对边平行,从而b∥a.
    对于王玲做法,学生应明确第一次折纸是过点P作直线a的垂线b, 第二次折纸是过点P作直线b的垂线c,至于a∥c的理由在例题讲解中说明.
    3.教师再提出问题:你还有其他方法吗?动手试一试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教师发现学生新的做法,组织学生交流,并归纳新的方法主要是:
    (1)用尺规画过点P的与∠1相等的内错角∠3,达到作c∥a;
    (2)再尺规画有别于李强的其他对同位角,达到作c∥a;
    (3)用直尺、三角尺画出与王玲一样的线条,达到作c∥a.
    在解释学生做法的合理性时,要求学生能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去说明.
    二、例题讲解
    例: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教师:这个问题的研究,就是回答了王玲折线方法的合理性.
    首先王玲对折直线a,使折线过点P,于是把一个平角分成两个相等的∠1、∠2, 因为∠1+∠2=180°,所以∠1=∠2=90°.
    其次王玲再对折折线b,使折线c过点P,很显然∠3=90°.
    由垂直定义,可知a⊥b,c⊥b.


www.88haoxue.com     以上分析使学生明了垂直与直角总联系在一起.至于要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先考虑学过哪些判定平行线的方法,题中的条件与某种判定方法的条件是否相同?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 - 数学教学设计 - 七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直线平行的条件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