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教学内容分析:《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运用曲线图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教学理念:以“有效
小学科学教案《抵抗弯曲》教学案例,标签: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模板,http://www.88haoxue.com教学内容分析:
《抵抗弯曲》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与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领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的。本单元知识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先研究薄形材料怎样抵抗弯曲,再研究弧形结构和框架结构,最后再涉及研究结构科学在塔和桥上的应用。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自然引出“厚度增加,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所以,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抵抗弯曲》的学习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课探究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大小的探究活动。通过在不同厚度的纸上放垫圈,比较不同厚度的纸抗弯曲的能力。然后收集数据,并运用曲线图分析整理数据,使学生认识到纸的厚度增加,抗弯曲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二部分:研讨长方形截面的横梁平放好还是立放好。这个活动是对第一个活动结论的应用。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承重的横梁都是立着放的,接着让学生解释横梁立着安放的现象,最后要求他们用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理由。
教学理念:
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法,通过对三维学习目标的整合,以科学探究过程为教学主线索,同时又设科学知识建构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这两条教学暗线。使三条教学线索和学习目标在逻辑化的教学程序、结构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化的教学体验中整体推进,互为促进。又借助教师开放式的提问和富有暗示性的语言技巧,促成课堂的多向互动和动态生成,达到一种“静水流深”的教学意境。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发展规律,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通过实验,能积极分析并善于发现引起实验结果出现差异的各因素,能根据实验经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断改进实验。能通过采集实验数据和制作曲线图等手段展开科学探究,并能运用数据和曲线图进行分析,汇报实验中的发现并得出结论。
2、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乐于探究不同厚度的纸和抗弯曲能力大小的关系,乐于通过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完成实验;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亦能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到科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探究形状与结构的兴趣;
3、科学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增加纸条厚度可以显著提高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能理解横梁平放和竖放的道理。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的研究;
教学关键:1、对科学实验的变量识别与控制;2、运用曲线图分析数据并总结结论;
教学准备:
1、小组实验材料:包装箱的瓦楞纸板、镊子、大小及重量相同的纸、铁垫圈、实验探究记录表。
2、教师展示材料:各种形状的钢、铝建筑材料及相关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起探究兴趣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增加材料的厚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你们看(停顿)现在我利用这张纸和这两个盒子搭成一座纸桥,你们猜一猜这纸桥能够承受几个垫圈而不弯下去呢?
2、学生猜测。
3、师:(放上一个垫圈后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4、师:如果还是用这张纸搭纸桥,不增加任何其它材料,不改变两个盒子之间的距离,垫圈同样放在纸桥中间,你们有办法让这纸桥多承受几个垫圈,使它的抗弯曲能力增强吗?
5、学生汇报。
6、小结归纳,引入本课:同学们能大胆提出自己想到的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办法,很好。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增强抗弯曲能力的问题。
7、板贴课题,全班齐读课题:2、增强抗弯曲能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实验探究活动
1、谈话:刚才很多同学提出了增强这纸桥抗弯曲能力的办法,其中很多办法跟形状有关。那么,改变纸的形状,真的能够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吗?[板贴:改变纸的形状,能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吗?]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你们的推测?好,下面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推测。
2、师:在实验探究之前,老师提醒大家注意几个问题(全班齐读)。[课件出示]:
①纸的长度不变(不增加其他材料)。
②两个盒子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纸桥的高度不变。
③一张纸只折一种形状。
④用垫圈的数量表示抗弯曲能力的大小,放垫圈的位置保持在纸桥中央,记录垫圈数量。
⑤先设计纸的形状,再预测承受垫圈数量,最后进行实测。
⑥分工合作,记录员填写探究记录表,汇报员汇报实验探究情况。
⑦有序地选择材料。
3、师:这几项注意事项同学们都清楚了吗?有疑问吗?老师给同学们15分钟进行实验探究,希望做得更好。
4、小组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纸的厚度不变、增强抗弯曲能力探究记录表
班级:___ ___小组 探究课题:增强抗弯曲能力 日期:__
设计纸
的形状
(画出来)
预测承受
垫圈数量
实测承受
垫圈数量
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科学原理
5、师:好,探究时间到,请小组长把实验材料放在桌子中间。在刚才的探究活动中,各小组同学都很认真很投入,研究氛围很浓,而且有分工有合作,这种做法很好,请用最响亮的掌声表扬自己。现在请各小组马上分析讨论实验现象,想一想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写在记录表最后一行里。 [课件出示: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6、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设立展示平台,交流探究成果
1、师:我看到了刚才同学们通过精心设计、认真实验、充分讨论,相信大家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和新的发现。哪个小组最愿意到讲台上展示和汇报实验情况?
2、抽四个小组作汇报。(采用生生互评、自评、师评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