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所见》教学随笔

[10-21 00:57:1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71

概要:,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大胆质疑,共同释疑。由此,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逐步积累了探究经验,提高了探究能力。只有大胆地“放”,学生才可能带着教材走向老师,带着学习中的疑问走向老师,主动地得到老师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老师要通过“放”来了解学情,来决定是否“扶”,怎么“扶”,从而不断调整我们的后续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教学片段中,我把诗中所反映出的“所见”“所想”“所闻”放到了导入的谈话中,等到学生理解诗句时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是信手拈来。这样的“扶”,扶在学生的难处,扶得较为自然、较为巧妙。自己也感觉这样的古诗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逐句串讲的厌倦,而是探讨研究之余的喜悦和求知欲,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古诗教学焕发了活力。 上一页 [1] [2]

《所见》教学随笔,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大胆质疑,共同释疑。由此,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逐

步积累了探究经验,提高了探究能力。

  只有大胆地“放”,学生才可能带着教材走向老师,带着学习中的疑问走向老师,主动地得到老师

更有针对性的帮助。老师要通过“放”来了解学情,来决定是否“扶”,怎么“扶”,从而不断调整我

们的后续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教学片段中,我把诗中所反映出的“所见”“

所想”“所闻”放到了导入的谈话中,等到学生理解诗句时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是信

手拈来。
这样的“扶”,扶在学生的难处,扶得较为自然、较为巧妙。
  自己也感觉这样的古诗教学,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逐句串讲的厌倦,而是探讨研究之余

的喜悦和求知欲,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使古诗教学焕发了活力。

上一页  [1] [2] 


Tag: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所见》教学随笔》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