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你“照本宣科”了吗?——兼谈陈最良教法» 正文

你“照本宣科”了吗?——兼谈陈最良教法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217

概要:说起“照本宣科”,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高中课本《闺塾》中的陈最良,每当讲到陈最良这个人物的时候,学生都会发出会意的笑声,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当中的一些老师和这个人物很相像。咋看起来,陈最良为“照本宣科”的典范,如果我们按照教参及主流评价来讲,陈最良怎么讲也就是这样的一个“照本宣科”的典范,进而追溯其阶级属性,乃封建礼教之卫道士也。未料我们如果真像这样人云亦云地去讲的话,又让自己陷入了“照本宣科”的泥沼。陈最良作为一名老师当是一名十分优秀的老师,因为在他身上已经具备了一名优秀教师所该有的品质。评价人物一定要把他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背景中去考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物回归到人的本性回归到人物本身的意义。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往往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人物,经典人物的生命力源于首先他是“这一个”,即带有普遍意义与典型意义的。因为“这一个”,我们可以与之同喜同悲,与之情感共鸣。人物是普遍意义上的人,个性不会是简单而唯一的,同一人物在不同情境下会让性格的不同方面得以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分析人物当总体把握。因而,当我们去讲一部节选作品中的人物时,必须要对整部作品有一个了解

你“照本宣科”了吗?——兼谈陈最良教法,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说起“照本宣科”,我们自然而然地会想起高中课本《闺塾》中的陈最良,每当讲到陈最良这个人物的时候,学生都会发出会意的笑声,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当中的一些老师和这个人物很相像。咋看起来,陈最良为“照本宣科”的典范,如果我们按照教参及主流评价来讲,陈最良怎么讲也就是这样的一个“照本宣科”的典范,进而追溯其阶级属性,乃封建礼教之卫道士也。未料我们如果真像这样人云亦云地去讲的话,又让自己陷入了“照本宣科”的泥沼。陈最良作为一名老师当是一名十分优秀的老师,因为在他身上已经具备了一名优秀教师所该有的品质。

评价人物一定要把他放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背景中去考量,只有这样才能让人物回归到人的本性回归到人物本身的意义。经典作品之所以经典,往往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人物,经典人物的生命力源于首先他是“这一个”,即带有普遍意义与典型意义的。因为“这一个”,我们可以与之同喜同悲,与之情感共鸣。人物是普遍意义上的人,个性不会是简单而唯一的,同一人物在不同情境下会让性格的不同方面得以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分析人物当总体把握。因而,当我们去讲一部节选作品中的人物时,必须要对整部作品有一个了解,然后从时代与背景出发,全面解读人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戴着有色眼镜看人物,尽可能地走近人物,从而更好地与人本对话。

高中教材课文《闺塾》选自传统名剧《牡丹亭》,在整部戏中,陈最良是剧情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剧中不少地方如果没有陈最良,将难以为继。如柳梦梅遇险于野外冰河,若不是陈最良及时现身相救,他恐怕性命难保。再如皇帝钦点的新科状元柳梦梅,原来是个不顾封建礼教规范与一个女鬼恋爱、结合的浪荡子,这样的局面岂不让皇上难堪?柳梦梅岂不是犯了欺君之罪?如何解决、由谁解决这个问题?依然是陈最良。他一直是杜柳爱情事件的关联者,又是能与皇帝接近的黄门奏书官,具备从中斡旋的有利条件。是陈最良成功解除了剧情发展中的一大障碍,使全剧有了个皆大欢喜的结局。《闺塾》作为全剧的第七出,仅仅是事件与人物行动的开始。断章取义的解读只会形成一种对作品人物的误读。  

而教参大多将陈最良这个人物定位为一个“严守封建教义,言谈充满酸味、霉味”的“十足迂腐的道学先生”,进而上纲上线为一个彻头彻尾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封建卫道士”。我们中的一些语文老师也是依此“照本宣科”的,从而使自己成了教参里的“陈最良”。

陈最良的教学过程是帮助我们理解《闺塾》作品人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也是制造教学兴奋点之所在。下面就此教学过程来看一下什么才是一个真实的陈最良。

一、陈最良的出场:潜玩《毛诗》。按今天的话讲亦即备课,课备不好,吃不透教材,在教学开展过程中意料之外的生成往往大于意料之内的生成,由于对教材预设不够,对突发事件往往不知所措或一带而过或作出错误的判断。陈最良深知此理所以课前潜玩,这也是一个老师必备的专业素养。

二、面对学生迟到:陈最良用“凡为女子,鸡初鸣,咸盥洗栉笄, 问安于父母;日出之后,各供其事”来教育学生可能存在重男轻女的意识,但也包含养成良好生活规律和时刻心存感激父母养育之恩的因素。教导学生行“孝”也是我们当代教育所倡导的。面对春香的顶嘴,陈最良采取了容忍的态度,这种品格在当今的课堂上也是难能可贵的。

三、文本解读:陈最良以“思无邪”概括《毛诗》主题,并说《诗经》是《六经》中最为华美的,那是个人习得,也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道德准则,面对女学生回避一些敏感话题加以正确引导也是符合当代教育规律的。其中两次的语言误会只能说明陈最良由于年迈对所谓时髦的事物缺少了解,以此断定他的迂腐是十分不妥的。

四、学习方式:由于春香的要求,陈最良在课堂上学鸟叫,这声鸟叫并未离开文本,也是激活课堂的方式之一。课堂不再是板着面孔的课堂,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是当代教师探索的目标之一。

五、面对学生的无理取闹:春香在课堂上的多次取闹,陈最良在多次容忍无效的前提下,选择了用荆条惩罚,其目的是为了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现在有些人打着“以学生为本”旗号,一味倡导鼓励学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致让学生在“尊重尊重再尊重”的蜜罐里丧失了是非判断能力。事实证明,适当艺术的惩罚是有益的,学生获得尊重的同时,老师也需要获得尊重。

六、个人品格:陈最良一上场就以“极承老夫人管待”而自得,教完课又要“和公相陪话去”,这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并非像教参里所说的逢迎家主。一个老师教导学生要感恩,首先要求自己要有一颗感恩之心,以自己的行为感化学生的行为。

语文新课程目标所倡导的是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态度。陈最良用自己的行为促成了杜柳的爱情,让自己回到了“情”的轨道,与此同时,他也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陈最良在整部戏中所体现的是复杂的个性。我们理解作品切不可断章取义,照本宣科,以负责的态度面对作者,面对文本,有效实施文本对话,生本对话,以实现新课程目标。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你“照本宣科”了吗?——兼谈陈最良教法》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