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人文精神在《荷塘月色》中的建构» 正文

人文精神在《荷塘月色》中的建构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991

概要:塘月色》里的景色,总是“淡淡的”,“恰是到了好处”的:“香”是“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色”“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山”也是“远山”,而且“只有些大意”,如朱自清自己所说,的不是“酣眠”,而是“别有风味”的“小睡”。这里所显示的有节制的含蓄的美,不仅与朱自清式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庸主义”的世界观、人生哲学、思维与情感方式相适应,而且也与“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风格有着内在的和谐。⑧ 当21世纪的我们沉思于“后现代”、“新殖民”、“大众”、“帖子”、“人文精神”等当下名词的逻辑思考的时候,必定要重新审视上个世纪初以“立人”、“启蒙”为核心的文学革命以及随后百年的创作实践。我们骨子里到底还有哪些古代文化艺术精神?这些精神有多少包含在我们现代化了的人的性格之中?可以重读《荷塘月色》这保留最多原初诗性的散文,来辨析继承的“成份”,来探讨人文的建构与重塑。林继中在《文学史新视野》归纳出了“时代精神→日常生活→诗歌语言→形式与风格→日常生活”的“文”与“人”的时代关系。⑨另外,人文精神的教学,中心是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指知识和情感两大领域。

人文精神在《荷塘月色》中的建构,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塘月色》里的景色,总是淡淡的恰是到了好处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
声似的清香”“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也是远山,而且只有些大意,如朱
自清自己所说,的不是酣眠,而是别有风味小睡。这里所显示的有节制的含蓄的
美,不仅与朱自清式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庸主义的世界观、人生哲学、思维与情感方
式相适应,而且也与哀而不伤的传统美学风格有着内在的和谐。⑧   

当21世纪的我们沉思于“后现代”、“新殖民”、“大众”、“帖子”、“人文精神”等当下名词的逻辑思考的时候,必定要重新审视上个世纪初以“立人”、“启蒙”为核心的文学革命以及随后百年的创作实践。我们骨子里到底还有哪些古代文化艺术精神?这些精神有多少包含在我们现代化了的人的性格之中?可以重读《荷塘月色》这保留最多原初诗性的散文,来辨析继承的“成份”,来探讨人文的建构与重塑。林继中在《文学史新视野》归纳出了“时代精神→日常生活→诗歌语言→形式与风格→日常生活”的“文”与“人”的时代关系。⑨

另外,人文精神的教学,中心是促进学生作为人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指知识和情感两大领域。情感本身既是教学的两大任务之一,又是知识教学的重要促进因素,知识的处理教授策略受情感因素的影响,这更决定了情感教学的重要性。人文精神具有现实性和世俗性,不是抽象的理性追求和口号呼唤,而是一种现实关切,体现在人类生活、生产实践的各种形式和层面中,关注人的现实生活情势和命运。它是一种普遍的人类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荷塘月色》作为高中语文教材,正如韩军先生说过,让“师生共处于一种植根于语文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充分激活本来凝固的语言,充分施展个性,使情感交融,造成一种痴迷如醉、回肠荡气的人化情境”,从而达到语言立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M],《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②、③杨 朴《美人幻梦的置换变形---〈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 》载《文学评论》[J]2004,2

④佘树森《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⑤张小伟《“逃避”与美:普遍经验之一》,载《名作欣赏》[J]2003,4

⑥孙绍振《超出平常的自己和伦理的自由》载《名作欣赏》 [J]2003,8

⑦陈思和《反思与前瞻——从中学语文教材改革谈起》 载《教育参考》[J]2000, 5

⑧钱理群《名作重读》,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月出版。

⑨王建《现代散文、现代人格与古典文化由重读〈荷塘月色〉论起 》,十月论坛http://www.octclub.com/dispbbs.asp?boardid=32&id=2519[OL]

作者简介:莫琴琴,女,1969年生于广西桂林,汉族,研究生学历、中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基础教育、文学评论。

通讯地址:广西南宁市竹塘路17号十四中高中部   邮编:530022

联系电话:0771-5701154-8419,13977137125  电子邮箱:mqinqin@hotmail.com。

我做了一些阅读标注,但不可能太细致。总的印象是,角度可以,但没有写好。主要原因在于“人文精神”本来就是一个不易说好的难题。另外我推测是你思路没有理清楚。思路不清楚也许还只是表象,主要还是缘于现实人生中经常会出现的选择上的矛盾与困惑。在我看来,无论怎么去谈论“人文精神”,最终都还是牵涉到“人如何成为人”的命题,这是不分古今中外的,尽管有不同的理解和选择。因此,我以为,“人文精神”终归是信仰问题,要落实为具体的生活方式。


上一页  [1] [2] [3]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人文精神在《荷塘月色》中的建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