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常见诗“病”» 正文

常见诗“病”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643

概要:常见诗“病”一、失对和失粘在律诗或绝句中,任何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之间的平仄没有相对,就叫“失对”。上联的出句和下联的对句之间在二、四、六的位置上的平仄没有做到相同,就是“失粘”。失对和失粘是不行的,是诗病。二、三平尾和三仄脚在律诗或绝句中,不管哪一联的出句或对句的最后三个字,都不允许出现三个平声字或仄声字。如果一句的最后三个字出现了三个平声字,就叫三平尾;如果一句的最后三个字出现了三个仄声字,就叫三仄脚;三平尾和三仄脚都是诗病。三、孤平 在一句中,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句子称为孤平。 诗是不能有孤平的毛病 。 平仄的规则虽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如果第一个字是仄声,则第三个字应该是平声,否则除了韵脚的第七个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就犯了孤平了;在“平平仄仄平” 的句式中,如果第一个字是仄声,则除了韵脚的第五个字外,只有第二个字是平声,也犯了孤平了;四、重韵 所谓重韵,就是在一首诗中,两次或两次以上用同一个字押韵。五、重字 所谓重字,就是在一首诗当中,两次或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字。

常见诗“病”,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常见诗“病”

一、失对和失粘

在律诗或绝句中,任何一联的出句和对句之间的平仄没有相对,就叫“失对”。上联的出句和下联的对句之间在二、四、六的位置上的平仄没有做到相同,就是“失粘”。失对和失粘是不行的,是诗病。

二、三平尾和三仄脚

在律诗或绝句中,不管哪一联的出句或对句的最后三个字,都不允许出现三个平声字或仄声字。如果一句的最后三个字出现了三个平声字,就叫三平尾;如果一句的最后三个字出现了三个仄声字,就叫三仄脚;三平尾和三仄脚都是诗病。

三、孤平

    在一句中,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句子称为孤平。 诗是不能有孤平的毛病 。 平仄的规则虽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但有一个特例,就是在“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句式中,如果第一个字是仄声,则第三个字应该是平声,否则除了韵脚的第七个字外,只有第四个字是平声,就犯了孤平了;在“平平仄仄平” 的句式中,如果第一个字是仄声,则除了韵脚的第五个字外,只有第二个字是平声,也犯了孤平了;

四、重韵

    所谓重韵,就是在一首诗中,两次或两次以上用同一个字押韵。

五、重字

    所谓重字,就是在一首诗当中,两次或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字。尤其是在一联的两句对仗时,使用了相同的字。因为格律诗的字数有限,每个字都要求发挥最大的表现力,这种重字与重韵一样,使用相同的字,就势必限制思想感情的充分表达,并且有重复的感觉。但有两种情况不属此列,一是有规则的重字;二是叠声词,如“茫茫、萧萧、滚滚……”等。

六、合掌

    在对仗中,上下两句意思相同,说的是同一件事情,称为合掌。所谓合掌,就是说象人的左右手掌一样完全相同,形成重复,要避免意义相同的词,例如“天地”对“乾坤”,“关门”对“闭户”等。这就等于同义词相对,表面上虽然是两个不同的词或句子,实际上是一个意思。合掌也是格律诗的大病。

6、拗句

    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但出现拗句是可以补救的。在写作上为了意境的充分发挥,声律规则也是可以灵活变化的,当出现拗句可以进行“拗救”。就是当格律诗由于语言的局限或为了保证意境而不能严格地遵守平仄规则时的一种变通方法。其目的在于保持格律诗的整体的平仄声律的均衡,符合发声美学。以七言格律诗为例:在一句中,二、四、五、六字的位置上某个字应当用平声,实际却用了仄声时,就要在另一处应该用仄声的地方用平声给补救回来。按照这个规律,经过拗救的诗的“二、四、五、六”的平仄的数量应该与标准格式的平仄的数量一致,因此保证了整体的平仄声律是均衡的。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常见诗“病”》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