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丰 富概念阐释丰富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材料丰富;二是形象丰满;三是意境深远。第一个方面主要是指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充实。第二个方面是就写人叙事类文章而言,它需要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几种描写方法,写环境,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写人物,个性鲜明,让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第三个方面一般是就写景抒情类文章而言。“意境”,就是指文章中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要创造深远的意境,就需要同学们有写景状物的本领,做到寓情于景,寓理于形。由此可见,这三个方面主要是对作文中描写的较高要求。所谓描写,是指对人、事、物、情、景作具体生动、绘声绘色的刻画。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其中人物描写尤为重要,它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描写的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工笔和白描。描写手法对记叙性文体必不可少,在议论性文体中,运用恰当,也有独到的作用。技法例谈文章的丰富是以具体细微为基础的,全是笼统的叙述而没有具体描述、细腻的刻画,是难收到丰富的效果。好的描写要做到这两点:一是具体准确。描述不准确,也就根本谈不上具体。所谓
作文丰富,标签:初中写作教学大全,http://www.88haoxue.com丰 富
概念阐释
丰富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材料丰富;二是形象丰满;三是意境深远。
第一个方面主要是指文章的内容要具体、充实。第二个方面是就写人叙事类文章而言,它需要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几种描写方法,写环境,绘声绘色,让人如临其境;写人物,个性鲜明,让人物栩栩如生地站在读者面前。第三个方面一般是就写景抒情类文章而言。“意境”,就是指文章中那种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要创造深远的意境,就需要同学们有写景状物的本领,做到寓情于景,寓理于形。由此可见,这三个方面主要是对作文中描写的较高要求。
所谓描写,是指对人、事、物、情、景作具体生动、绘声绘色的刻画。
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等。其中人物描写尤为重要,它又可分为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等。
描写的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工笔和白描。描写手法对记叙性文体必不可少,在议论性文体中,运用恰当,也有独到的作用。
技法例谈
文章的丰富是以具体细微为基础的,全是笼统的叙述而没有具体描述、细腻的刻画,是难收到丰富的效果。好的描写要做到这两点:一是具体准确。描述不准确,也就根本谈不上具体。所谓准确,就是如实地、客观地反映事物,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不含糊,更无差错。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仔细观察、反复比较,只靠凭空猜想,很难把事物描写准确。二是形象鲜明。要做到形象鲜明,一定要抓住本质特征,不能面面俱到。高明的作者往往能选择典型材料,用极简练的文字,描绘出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请看一篇1997年高考小作文:
雨,密密地斜织着。蒙蒙细雨中,一柄红伞蹒跚向前。伞下是在泥泞中举步维艰的小新和小牧。小牧是个双腿瘫痪的同学,而小新背着他到
这段文字通过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刻画了小新的形象。其中对雨的描写,对小牧的描写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对小红伞的描写,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合情合理,给人以美的情味,达到了“丰富”的要求。
那么,要使文章丰富都有哪些常见的技法呢?
(一)具体叙述,力避空泛
我们一讲到叙述,有人就想到影剧广告的故事梗概,认为一定是抽象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叙述固然有较为概括的(这也是需要的,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但也有具体的。尤其是写记叙性文章,如果只有概括叙述,而没有具体叙述,文章就会过于空泛,难免流于概念化。写文章要学会概括叙述,也要学会具体叙述。
什么是具体叙述呢?试举一例:
星期天出去,碰到楼下邻居,刚想上前打个招呼,人家却投来好奇的眼光,哪儿来的陌生人?回家想了半天,豁然开朗,平日早出晚归,总是见不着面,星期天虽然有时间,但
(选自2000年高考作文《高中生活》)
这就是一段具体叙述,它具体地叙述星期天出门邻居居然不认识的经过和原因,写出高中生活的紧张忙碌与辛酸,事情叙述写得具体而真实,所以生动感人。如果换了概括叙述,如“高中生活紧张而忙碌,每天早出晚归,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星期天出门,邻居都不认识我了。”表达效果就大为逊色了。因此要把文章写得丰富些,同学们一定要学会具体叙述。
(二)掌握节奏,快慢得宜
丰富不等于冗长、繁多。叙述的速度不是均衡的,而是极不平衡的。重要的地方要着力叙述,话就要多,那么叙述的速度就极为缓慢了。不重要的地方,需要简述的地方,话就少了,叙述的速度就加快了,甚至几年的事可以几笔就写完。我们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就是这个意思。文章大家苏轼曾形容自己写文章如“行云流水”,“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得不止”,因此他的文章自然流畅,生动丰富。
要处理好快慢问题,最忌平均使用笔墨,而要该快则快,该慢则慢,否则,成为生活的流水账,文章就失去了精彩。
这一点《左传》给我们作出了范例。《曹刿论战》写战前曹刿再三询问有无足够的政治准备,用笔甚详,而写战争经过,只讲其然,不讲其所以然,文字精简。然后补叙其所以然,集中写曹刿对战略的见解。这样写,于事合理(作战之际,不可能仔细解说),于文生色(重点突出)。
再看苏轼的文章,《石钟山记》写探访缘由(送长子迈赴德兴尉,舟行适临汝,不写沿途风光),询问寺僧(不写对话与僧院规模布局)略作交待,极其俭省。而写月夜探访石钟山的见闻,则浓墨重彩,多方渲染,绘形绘声,为下文的议论作了充分铺垫。
(三)即事抒情,寓情于叙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只有寄寓作者的爱憎,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才能抓住读者,使人产生共鸣。
即事抒情,寓情于叙,就是通过叙述抒情。用叙述作为抒情的工具时,与一般的叙述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叙述,要用作者心理上的感受与变动作灵魂,要在客观的叙述上加上主观的感情色彩。这种叙述往往只给人以粗略的印象,浓郁的感情,用简约平淡的文笔表现出来,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写祖母、母亲,只有淡淡的几笔,就是在这平淡的叙述中融入了浓郁的感情,所以特别深沉感人。写母亲,作者借老妪之口来回忆:“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这极为寻常的一件事,却灌注着母亲关心子女的一片慈爱,同时也融入了怀念亡母的眷眷深情。因而“语未毕”,即产生“余泣,妪亦泣”,读者的眼睛也为之潮湿的强烈效果。写祖母,作者借一象笏来忆写:“顷之,(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象笏是一极普通的物件,但它却能唤起作者特别亲切的回忆,因为这象笏,寄寓着老祖母对孙儿的殷切期望。所以作者“瞻顾遗迹,如在昨日”,就会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涛,“令人长号不自禁”了。文章之所以写得如此悱恻动人,就在于作者能将浓郁的情怀,融于清淡朴素的叙述之中。
上一篇:“温暖”话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