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探寻人性的大美——我教《边城(节选)》» 正文

探寻人性的大美——我教《边城(节选)》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一语文必修二   阅读:68573

概要:探寻人性的大美——我教《边城(节选)》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一曲充满乡土风情的田园牧歌,是一幅古朴的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风俗画卷。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是写翠翠伤春感怀,爷爷悄悄为翠翠张罗婚事,以及天保让婚后乘船远行等。就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而言,似乎显得散淡了些,然而蕴涵在文字里的情韵,却是悠长而深远的。如何上好这一课,关键是要寻找一个好的切入口,最为充分地调动学生,让其主观的感受与客观的文本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从而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了解作者创作《边城》的初衷。沈从文曾在《〈边城〉题记》上留下了这样的一些文字:“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由此可见,沈从文先生是怀着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农民性格的被扭曲的痛惜,反其道而行之,以文字来重塑一种“人生的形式”,这种“人生的形式”就是他自己所诠释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于是,我便以此作为切入口,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面辑录的沈从文的一段话:“我主意不在

探寻人性的大美——我教《边城(节选)》,标签: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探寻人性的大美——我教《边城(节选)》 
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是一曲充满乡土风情的田园牧歌,是一幅古朴的带有鲜明地域色彩的风俗画卷。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是写翠翠伤春感怀,爷爷悄悄为翠翠张罗婚事,以及天保让婚后乘船远行等。就节选部分的故事情节而言,似乎显得散淡了些,然而蕴涵在文字里的情韵,却是悠长而深远的。如何上好这一课,关键是要寻找一个好的切入口,最为充分地调动学生,让其主观的感受与客观的文本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对话,从而提升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了解作者创作《边城》的初衷。沈从文曾在《〈边城〉题记》上留下了这样的一些文字:“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什么样子的新东西。”由此可见,沈从文先生是怀着对现实生活中,一些农民性格的被扭曲的痛惜,反其道而行之,以文字来重塑一种“人生的形式”,这种“人生的形式”就是他自己所诠释的,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于是,我便以此作为切入口,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面辑录的沈从文的一段话:“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并引导学生从中提取最重要信息,那就是“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当然,仅依据这样的一段文字来探寻作品的内涵,显然是不够的,作者的创作谈,往往含有更多的理性东西,而作品本身才是感性的,才最具有说服力。接下来,我便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探讨沈从文所说的“爱”的内涵,由此,形成共识:课文是给“爱”作说明的,这种“爱”包含了翠翠与二老的爱情,也渗透了祖父与孙女的亲情和大老与二老之间的手足情,这样的“爱”不仅仅是单方的输出和容纳,更是彼此的一种圆融。她是人类更深远意义的“爱”。正是这样的“爱”,传达出作者理想中的“人生的形式”。  

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展示这样的一种“爱”的呢?我让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若干个学习小组各自探讨三个不同的话题,每个话题又着重探讨两个问题,然后交流、补充。  

第一个话题:男女之爱。  

(一) 翠翠对二老的爱  

这是课文表述的主体,作者以极为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翠翠的“爱”的心路,这条心路历经了几处不同的驿站。  

起先是“凄凉”,它缘于黄昏时的闲适。如果说白天的忙碌可以让翠翠暂且忘却一些情事的话,那么忙碌后的闲适便滋生出寂寥和惆怅,这时,“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也就自然“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这“新的人事”无疑就是对二老朦胧的爱意。这种爱意萌发于两年前的一次与二老的相遇,随着生命的“成熟”,翠翠对爱的渴求也就越发强烈。当这样的一种“爱”,有所待而无由得之时,难免就会“胡思乱想”。翠翠的“胡思乱想”当然只能停留在“想”的层面上,有太多的东西制约着她的行为。随着夜色的降临,心底里的那份焦躁、迷茫便更增添了翠翠的孤寂感,自然也就倍觉“悲伤”。  

这种“悲伤”也正是青春期少女心理状态的真实写照。“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翠翠的梦是诗意的,“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翠翠的梦也是实在的,是现实中她对二老情爱的真切表达,“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几多的欣慰,几多的甜美,全部寄托在了那心形的物象上了,一个少女纤尘不染的爱心可捧可掬。然而,梦毕竟是梦,梦醒之后,“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有所思而不知所以,又平添了几份黄昏式的幽远和茫然。  

翠翠的爱,更多的还表现为一种内心深处的“向往”,当她知晓了那缠绕在她梦乡里的歌声,就是意中人所唱,欣喜之情立时溢于言表,“唱得好听,我听三年六个月”,虽说有些玩笑的意味,但更多的是心迹的自然流露;到了夜晚,月亮在她的眼里,似乎也变得更大更圆,她痴痴地站在“一派清光的露天中”等待,想象着“对溪若有人唱歌,隔溪应和,实在太美丽了”;而苦等无望之后,她让爷爷吹芦管、唱歌谣,在自我想象的情爱中浸沉,其情绵绵,其爱也绵绵。  

(二) 二老对翠翠的爱  

二老对翠翠的爱,是隐性的,然而也是清晰的,就课文内容而言,最为主要的表现是在夜里,他用那热情、迷醉的歌喉对翠翠唱出的一曲又一曲心灵的恋歌。这歌声,让翠翠在梦里沉醉,享受到人间“顶美顶甜”的滋味;这歌声,也让历经沧桑的爷爷觉出了一份“快乐”,乃至后来“祖父所唱的歌”,全是“那夜里听来的歌”,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传达出二老的歌“又软又缠绵”。  

第二个话题:祖孙之亲  

(一) 爷爷对孙女的爱  

爷爷对翠翠的爱是一种“温和悲悯”的情怀。翠翠从小失去了父母,爷爷便尽自己的所能来弥补翠翠的这一人生的缺憾,他无微不至的关心翠翠,为翠翠的未来担忧,不时还提醒翠翠“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才配活到这块土地上”;他给翠翠讲故事,讲自己的女儿——翠翠的母亲,那是他与翠翠之间的不老的话题。   

当然,这样的“温和悲悯”,最多的体现是在他对翠翠婚事的操心上。他意识到自己年岁已老,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为翠翠找到一个终身的寄托。起先,大老走车路,托人来提亲,他是满心欢喜,可看翠翠的神气“不愿意”,也就不再提此事;后来他将夜里那动人的歌声误以为是大老唱的,便瞒着翠翠,“借故到城里去送药”,探访大老的心思,可谓操心费神;此后大老挑明了事情的真相,告诉他,夜里的歌是二老唱的,他又以此试探翠翠,还有意识的“一到了晚间就故意从别样事情上,促翠翠注意夜晚的歌声”;而当二老的歌声由于不明的原因,不再回荡在悬崖山谷时,他便在月光下,吹起芦管,唱起“那夜里听来的歌”,来排遣翠翠心中的寂寥,给予翠翠心灵的慰安。  

(二) 孙女对爷爷的爱  

爷爷是翠翠唯一的亲人,翠翠对爷爷的爱,则是一种全身心的依赖和“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体贴。翠翠有过离开爷爷的念头,也曾幻想过出走后,爷爷满世界地找自己的情形,但她很快就为自己的想法“吓怕起来”;当翠翠在一种情无所依,倍感寂寥无助时,她无忌地大喊:“爷爷”,声音里“带着娇”,还“有点儿埋怨”,正是她的依恋爷爷小儿女心迹地流露;翠翠给爷爷带来了人生的快乐,当她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已成为爷爷快乐的源泉时,她便很认真地对爷爷说:“我一定不走”,言语中充满了对爷爷的体贴。  

[1] [2]  下一页


Tag:高一语文必修二高一语文必修二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一语文必修二
》《探寻人性的大美——我教《边城(节选)》》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