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蜀道难》教案10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中语文必修四   阅读:68734

概要:③无理而妙的美学目标仍在于动人地抒情,而且是抒发那种情深一往的痴情,正所谓“意似无理,翻见情痴”,在表面的无理中把实际上可以理喻的丰富隽永的意义内容,蕴含于表面上看来不可理喻的矛盾的语言形式之中,使欣赏者感到诗的意象不是平板地模拟生活的常态,而有无理之理,奇趣无穷。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这种无理而妙的诗例俯拾皆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露胔(尸骨)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诗人们违反常情、常理,对客观的事物,予以主观的想象改造,运用主观的假定与推理,变无情为有情,看似无理,却生妙意,使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强烈美感。想象是诗人的通行证,“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这样,我们才可以读到古今中外许多美妙的诗篇。④“无理而妙”的想象,以深刻的抒情为其审美目的,创造了令人遐想的艺术世界。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性的。诗的想象,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也不排斥理性的指引,否则,诗的风帆就会在无理性的大海上迷失方向了。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11.在第①段末句,作者用了“反常合道”这一

《蜀道难》教案10,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③无理而妙的美学目标仍在于动人地抒情,而且是抒发那种情深一往的痴情,正所谓“意似无理,翻见情痴”,在表面的无理中把实际上可以理喻的丰富隽永的意义内容,蕴含于表面上看来不可理喻的矛盾的语言形式之中,使欣赏者感到诗的意象不是平板地模拟生活的常态,而有无理之理,奇趣无穷。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这种无理而妙的诗例俯拾皆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露胔(尸骨)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 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诗人们违反常情、常理,对客观的事物,予以主观的想象改造,运用主观的假定与推理,变无情为有情,看似无理,却生妙意,使读者获得耳目一新的强烈美感。想象是诗人的通行证,“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这样,我们才可以读到古今中外许多美妙的诗篇。

④“无理而妙”的想象,以深刻的抒情为其审美目的,创造了令人遐想的艺术世界。但是,它却不是纯主观性的。诗的想象,根植于生活的沃土,也不排斥理性的指引,否则,诗的风帆就会在无理性的大海上迷失方向了。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

11.在第①段末句,作者用了“反常合道”这一词语。

(1)这里的“反常”用段内的另一词语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它在本文的具体意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3分)

(2)说它“合道”,这里的“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15个字)(2分)

12.在第②段作者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句言。(1)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20个字)(2分)


(2)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15个字)(2分)

13.作者在第③段末说:“‘无理而妙’是诗人的特权”。这一说法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含标点不得超过30个字)(3分)


14.选文末句说:“生活是想象的基地,理性是为想象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如果不用比喻,而直截了当地陈述其意思应当怎样说?(字数不得超过15个字)

①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一、1.D 2.B 3.D 4.A 5.C 6.笼

二、(一)7.“上、下”四句写面,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点。

8.“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

9.逶迤千里,峥嵘高峻。

10.奔放、散文化语句。使用设问,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

(二)11.(1)无理 诗人凭借主观的想象改造所反映的现实,违背常情常理。

(2)植根于生活,接受理性指导。

12.(1)说明西方诗论中有类似“无理而妙”的说法。

(2)机械地反映生活的诗不是好诗。

13.在正常情况下,只有诗人才展开“无理而妙”的思维活动。

14.①(想象)的内容来自生活。 ②(想象)应接受理性指导。 ③(想象)的产生是感情激发的结果。


上一页  [1] [2] [3] [4] [5] 


Tag:高中语文必修四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四

上一篇:《雷雨》教案20

》《《蜀道难》教案10》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