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都市精灵》课堂实录(太原市教学标兵比赛一等奖)» 正文

《都市精灵》课堂实录(太原市教学标兵比赛一等奖)

[10-21 00:23:1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47

概要: 师:对,就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第10段,美美地感受。 (生齐读。) 师:和谐的美好画面总是让人沉醉留恋。那么作者在文章中,有没有描写不合谐的画面呢? 生1:文章第4、5段那两只大呆鸟,因为人类的冷落,变得呆板,再也没有群鸟归巢的景象,再也没有日升飞出日落飞回的习惯,更失去了大叫的勇气,只剩下看着这个繁华都市时的落寞。 师:你的描述很动情,将大家都打动了。谁来谈谈她的发言特点? 生2:她的发言特感性,连续用了两个“再也没有”,让孤独的情感变得更强烈。 师:过去这两只大呆鸟是怎样生活的呢?文中有个成语描写得很形象,谁能找出来? 生3:肆无忌惮。 师:谁能说说“肆无忌惮”这个成语的含义及作用? 生4:“肆无忌惮”,不受任何的约束,想怎样就怎样的意思。这原是贬义词,现在有了新的意思,这里是为了表现老鸹的自由快乐。 师:是啊,今昔对比,老鸹的遭遇不禁让作者感叹……(追问)文章还有不和谐的声音吗? 生5:有,第7段提到北京最大众化的麻雀、老鸹、燕子都很稀少了,构不成北京的景致,实在非常可惜。 师:

《都市精灵》课堂实录(太原市教学标兵比赛一等奖),标签: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师:对,就像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第10段,美美地感受。

    (生齐读。)

    师:和谐的美好画面总是让人沉醉留恋。那么作者在文章中,有没有描写不合谐的画面呢?

    生1:文章第4、5段那两只大呆鸟,因为人类的冷落,变得呆板,再也没有群鸟归巢的景象,再也没有日升飞出日落飞回的习惯,更失去了大叫的勇气,只剩下看着这个繁华都市时的落寞。

    师:你的描述很动情,将大家都打动了。谁来谈谈她的发言特点?

    生2:她的发言特感性,连续用了两个“再也没有”,让孤独的情感变得更强烈。

    师:过去这两只大呆鸟是怎样生活的呢?文中有个成语描写得很形象,谁能找出来?

    生3:肆无忌惮。

    师:谁能说说“肆无忌惮”这个成语的含义及作用?

    生4:“肆无忌惮”,不受任何的约束,想怎样就怎样的意思。这原是贬义词,现在有了新的意思,这里是为了表现老鸹的自由快乐。

    师:是啊,今昔对比,老鸹的遭遇不禁让作者感叹……(追问)文章还有不和谐的声音吗?

    生5:有,第7段提到北京最大众化的麻雀、老鸹、燕子都很稀少了,构不成北京的景致,实在非常可惜。

    师:常客都变成了贵客,难怪很落寞。还有吗?

    (安静,无人再答。)

    师:大家再读第1段,仔细体会作者的情感。

    (生读书。)

    生6:“瞧,这是我们的一景”,“一景”初读只觉得作者无比自豪喜悦,再读才体会到这份意外的欣喜背后,感慨的是我们又失去了多少曾经朝夕相处的“伙伴”。“一”字让人觉得孤单。

    师:第1段描写就是在看似喜悦的情感下深埋着作者的遗憾,所以文章只有反复揣摩才能知其意。还有体会吗?

    生7:无拘无束的“老鸹不老呱了”,还有“一只小松鼠”,“一只或一双啄木鸟”,这些“一”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一种感伤。

    师:好,你补充了他的回答。这么多的、孤零零的“一”,让人觉得我们确实失去了很多。作者呈现和谐与不和谐的画面,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1:这是对比的写法,作者用对比的画面表现出来更有强烈的情感效果。和谐的画面让我们高兴,不和谐的画面让人心痛。

    师:这就是对比的效果。作为老北京人,偌大的北京城竟然不见了鸟兽的踪迹,作者心中无限伤感。车辆和工地这目前中国城市的两只脚,让城市走进现代化,也让我们失去了都市精灵、鸟语花香。鸟是人类的长喉,向上帝传达着人的声音,而空中飞过的鸟则是一个城市、一个区域、一个民族的镜子,反映着人之所以为人的最起码的良知。你能体会作者的心情吗?

    生2: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心被刺痛了。

    师:面对美好的失去,作者只是心痛吗?

    生3:不是,还有愤慨。

    师:大家默读第11、12段,听听作者心中的呐喊。

    (生默读。)

    师:作者借助议论的表达方式,更想传达出怎样的情感?

    生4:是思考。

    师:对,我们一起高声朗读作者的思考。

    (生齐读最后两段议论。)

    师:作者的观点给你怎样的启示?哪一句见解给你的启发最大?思考一分钟,我们开始“我手写我思”活动。

    (生静静思考。)

    师:进入21世纪,我们开始全面地反思,我们人类应该树立怎样的现代意识才能达到人与动物真正的和谐呢?带着这份思考,用议论的语言写写你的独特见解!

    (五分钟“我手写我思”活动。)

    师:下面开始交流大家的练笔成果。请踊跃地宣读你的见解,让你的心声引发更多的思考。

    生1:在这个充满现代化的城市里,鸟儿从“常客”变为“贵客”,这个所谓和谐的社会真的拥有和谐吗?在各个小区的树上,常常看到惊惶失措的麻雀,那种不安惊恐的眼神,难道不让我们心痛吗?这种状况是谁造成的?是我们人类。人类和动物本是一家,现在却反目成仇,这难道不是我们人类的错吗?

    师:能知错就是意识的觉醒。

    生2:这个世界并不仅仅只有“人”是值得关心的,人和自然界的一切生命,共处于广袤的生物圈中,人必须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而且保护动物不能只停留在动物对于我们有利用价值的层面上。

    师:抛却私心是平等沟通的前提。他用简洁准确的议论语言将矛头直指人的私心,揭露了一切假惺惺的爱护动物的行为,表述干脆有力。

    生3:人类在进步,社会在进步,世界在进步,在人类的心灵深处,真是只想追求那独立、与世竞争的“和谐”吗?因为想要满足心灵的空虚,而忽略了自己生活周围真正的和谐,“精灵”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名词,而现在已似乎变成一个遥不可及的美好。让我们去寻觅,去呼唤,去呐喊。直到有一天,人类才会发现,那种和谐,已经在岁月的流转中消失,与人类的心灵擦肩而过。

    师:谁来评价这位同学的发言?

    生4:他用了排比的修辞,很有气势。

    师:我想这位同学是想表达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人类不断地竞争,追求自以为是的“和谐”,结果却发现真正的“和谐”已远离。但是可能由于词句表达不是很流畅,影响了表意的明确。再斟酌修改一下,一定更出彩!

    生5:人应该是以更柔软的心来面对自然世界。人是自然的产物,但却没有与它搭建沟通的平台。自然正是由这些鱼、鸟、兽与我们相链接着的。我们想与小动物接触,但人们外表的冰冷已让它们望而却步,但愿当我们脱下铠甲时,能有灵魂的交流。

    师:说得好,脱下铠甲,坦诚相待。人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智能生物,不仅不能以万物主宰者自居,而且应该对地球负起责任来。这是一种人文关怀,更是一种自然关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
》《《都市精灵》课堂实录(太原市教学标兵比赛一等奖)》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