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传统文化《庐山》教案设计» 正文

传统文化《庐山》教案设计

[10-21 00:12:03]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228

概要: 2、庐山和吕洞宾的传说民间传说,庐山乃“神仙之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周威烈王时,匡俗兄弟在庐山学道成仙;随后,又传说周武王时,道家方辅与老子李耳,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得道成仙;又传说张天师的两个高足弟子王长和赵升被派往庐山,管理道家这个六十九福地…… 庐山神秘飘渺的云雾和人迹罕至的密林古洞,为这些神话传说增加了魅力。不过,上述神仙方土,都没有在庐山留下多少遗迹和诗文,讲不出一个系统的故事,唯有“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在庐山和九江有较多的遗迹和一些诗文。宋人白玉蟾在《授墨堂记》中说:吕洞宾在游历庐山时遇上了“八仙”中的汉钟离,授给吕洞宾丹诀,后来两人一起成“仙”。《庐山志》也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吕洞宾在漫游江湖过庐山,遇五龙真君传授他剑术。吕洞宾既得五龙君剑术和汉钟离丹诀,便在庐山锦绣峰下的仙人洞内精心修炼。至今,仙人洞内的神龛里,仍奉有身佩宝剑,仙风道骨的吕洞宾塑像。《九江府志》记载吕洞宾当过浔阳县令。民间相传:庐山有两个妖精善使双剑,剑峰指向浔阳城,城内瘟疫流行。吕洞宾征服了这两个妖怪,将妖怪的宝剑收藏在一个宝匣中。妖孽既除,民可安生。吕洞

传统文化《庐山》教案设计,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2、庐山和吕洞宾的传说

民间传说,庐山乃“神仙之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周威烈王时,匡俗兄弟在庐山学道成仙;随后,又传说周武王时,道家方辅与老子李耳,骑着白色驴子入山炼丹,得道成仙;又传说张天师的两个高足弟子王长和赵升被派往庐山,管理道家这个六十九福地……   庐山神秘飘渺的云雾和人迹罕至的密林古洞,为这些神话传说增加了魅力。不过,上述神仙方土,都没有在庐山留下多少遗迹和诗文,讲不出一个系统的故事,唯有“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在庐山和九江有较多的遗迹和一些诗文。  宋人白玉蟾在《授墨堂记》中说:吕洞宾在游历庐山时遇上了“八仙”中的汉钟离,授给吕洞宾丹诀,后来两人一起成“仙”。《庐山志》也记载:唐咸通年间(860—874),吕洞宾在漫游江湖过庐山,遇五龙真君传授他剑术。吕洞宾既得五君剑术和汉钟离丹诀,便在庐山锦绣峰下的仙人洞内精心修炼。至今,仙人洞内的神龛里,仍奉有身佩宝剑,仙风道骨的吕洞宾塑像。  《九江府志》记载吕洞宾当过浔阳县令。民间相传:庐山有两个妖精善使双剑,剑峰指向浔阳城,城内瘟疫流行。吕洞宾征服了这两个妖怪,将妖怪的宝剑收藏在一个宝匣中。妖孽既除,民可安生。吕洞宾亲手写了一个三尺多高的“寿”字,赠给九江人民,祝愿九江人民多福多寿呢。  《庐山志》收录了吕洞宾咏庐山诗两首:  

书归宗寺楼壁   

一日清闲自在仙,六神和合报平安。   

丹田有宝休寻道,对境无心莫问禅。   

书蒋晖之门   

宴罢高歌海上山,月瓢盛露浴金丹。   

夜深鹤透秋云碧,万里西风一剑寒。   

3、关于庐山的诗词

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ae4070100jzix.html) - 传统文化:十四、庐山(2课时)_曹静_新浪博客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b16d70100jgax.html) - 传统文化:十四、《庐山》教学设计(二课时)_于新虎_新浪博客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七绝·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七绝·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 间 四 月 芳 菲 尽,   山 寺 桃 花 始 盛 开。  

常 恨 春 归 无 觅 处,   不 知 转 入 此 中 来。  

 

七绝·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 看 成 岭 侧 成 峰,   远 近 高 低 各 不 同。  

不 识 庐 山 真 面 目,   只 缘 身 在 此 山 中。  

 

五律·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东晋)谢灵运   

山行非有期, 弥远不能辍。   

但欲淹昏旦, 遂复经圆缺。   

积峡忽复启, 平途俄已绝。   

峦垅有合沓, 往来无踪辙。   

昼夜蔽日月, 冬夏共霜雪。

六、作业

课后进一步搜集有关黄山的诗文资料,进行整理,办一张手抄报。


上一页  [1] [2] [3]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传统文化《庐山》教案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