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12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3“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14“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古仁人(暗含滕子京)。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17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18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张是忧君思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12用原文语句回答怎样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3“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
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
14“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么人?古仁人(暗含滕子京)。
15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滕子京的劝勉,结尾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慨。就全文来看,这句有何言外之意?
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品德。
17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8请你简单评价一下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先忧后乐”的思想是作者对待仕途进退和报效国家的道德准则,在封建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人民。从本质上讲,他的“忧天下”的主
19第三段、第四段具体表现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这两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2)悲景色隐晦,喜天光晴朗。
2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体会。
(提示: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生活。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谈,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谈;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和民族责任感谈。)
例: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滕子京在自己的政治生涯遭受挫折之时,仍然奋发有为,政绩卓著,有积极的政治理想,这是他身上最宝贵的东西。这启示我们:生活中不会一帆风顺,只有不畏逆境,志存高远之人,方能使自己的人生永闪光芒。
28醉翁亭记
1按课文内容填空
(1)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2)写朝暮之景的句子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朝暮之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四时之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3)表明“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什么?“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4)太守与宾客出游,不事铺张、不讲排场,表现这一特点的句子有哪些?
临溪而渔;酿泉为酒;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
(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呼应前文什么话?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6)后文与“暮而归”相呼应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7)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全文的主旨句(将“醉”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2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4本文写景的作用是什么?以景美寄托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5第三段分几层?分别用三字概括层意。哪一层是核心?
四层: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是核心。
6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7醉和乐有什么关系?
醉乐统一。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8作者怎样使用陪衬手法的?
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层层推进,突出了太守之乐。
9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一是借欣赏山水秀丽景色,排遣心中抑郁,二是借与众人游琅琊山,寄寓与民同乐的理想。
10“太守之乐”有哪些?
(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1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共同之处?
两人有都被贬的政治遭遇,但“不以己悲”,都具有“忧民”及“与民同乐”的思想,具有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29满井游记
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本文是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欣、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2本文要写“满井”,第一段却不着一字,反而抒发作者郁闷的心情,用意何在?
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为下文勾画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满井做铺垫。
3文中哪些句子运用了比喻?请找出来,品味其表达效果。
(1)作者将初春旷野中的自己比作“脱笼之鹄”,表现自己从局促小屋投身到大自然怀抱的欣喜、舒朗的心情。
(2)“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
(3)“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
(4)“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返青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
4文中“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它们悠然自得,洋溢着喜气,这样写,增加了景物的动感或“灵气”,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5本文哪些写景文字运用了白描?体会其表达效果。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