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萧乾《吆喝》教案14

[02-26 21:32:1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359

概要:《吆喝》教学设计知识与能力: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过程与方法: 以情景感受,重点研读,活动品味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教学重点、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教学时间: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 设计一: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你注意过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货物的?他们就的吆喝声有什么特点?你听了有什么感想?——声音响亮,吸引人,好像在唱歌;叫卖的内容合乎自己货物的特点;等等。吆喝在当时是一种宣传,一种广告,也是一种艺术。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走进萧乾的《吆喝》,跟着作者一

萧乾《吆喝》教案14,标签: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吆喝》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过程与方法:

    以情景感受,重点研读,活动品味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设计一:广告可以说是我们现代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我们几乎每天都接触到广告,这一切都源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还很不发达的年代,广告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呢?(学生猜测)对,那就是“口头广告”,通俗地说,就是——吆喝。

你注意过小商贩是如何叫卖自己的货物的?他们就的吆喝声有什么特点?你听了有什么感想?

  ——声音响亮,吸引人,好像在唱歌;叫卖的内容合乎自己货物的特点;等等。吆喝在当时是一种宣传,一种广告,也是一种艺术。

吆喝既是早期广告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我们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吆喝到底具有怎样的一番韵味呢?今天,走进萧乾的《吆喝》,跟着作者一起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感受那种艺术的魅力。

设计二:导入

    如果时光倒流几十年,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中,但听一听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

    教师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播放一些街头叫卖的吆喝声,增加学生的听觉、视觉方面对“吆喝”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1ái)       铁铉(xuàn)     囿于(yòu)   隔阂(hé)         

秫秸(shù jiē)   商贩(fàn)      吹嘘(xū)     吆喝(yāo he)

小钹(bō)        荸荠(bí qí)  饽饽(bō)

2、解释下列词语。

    招徕:招揽。

    饽饽:馒头或其他面食,也指用杂粮面制成的块状食物。

    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

    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

    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

    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

    囿于:局限于;拘泥于。

    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

    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

    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

 3、作者简介:

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因心肌梗塞及肾衰竭,于1999年2月11日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九十岁。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1946年回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人民中国》(英文)副总编辑,《文艺报》副总编辑、中央文史馆馆长。

自称为“未带地图的旅人”的萧乾,早在三十年代便步入文坛,与沈从文被归类为“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在 1939年至1946年,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师,并兼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为二战时期中国唯一的欧洲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萧乾还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公约会议和纽伦堡战犯审判等大事,写下《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著名通讯报告而名重一时。而在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萧乾取道香港回到北京,开展了他起伏跌宕的后半生。

  萧乾一生著作甚丰,曾写下大量的回忆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及翻译作品《好兵帅克》 和《培尔·金特》。晚年,他与夫人文洁若耗费五年时间合译的现代派意识流巨著《尤利西斯》 (Ulysses),更为世人所注目。

  事实上,萧乾因心脏病入住北京医院,住院期间仍笔耕不辍,写下许多自称“余墨”的文章。近日《北京日报》便刊登了萧乾的一篇短文,内里便谈及他对死亡的态度:“死,使我看透了许多。它对我成为一个巨大的力量。所以一九七九年重新获得艺术生命之后,我才对自己发誓要跑好人生这最后一圈。最后二字就意味着我对待死亡的坦荡胸怀”。

  《尤利西斯》由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酝酿十多年,花了七年时间才完成的《尤利西斯》,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亦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畅销书。尤利西斯是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英雄奥德修的拉丁名字。布卢姆是一个犹太人,经历生活的坎坷,仍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作者在作品中,将主角布卢姆在都柏林一天的活动,对照着尤利西斯十年飘泊的生活。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

   ——作者介绍了北京的吆喝声所代表的经营品种,介绍了各种吆喝声的具体内容,表现方式以及音韵节奏等。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从中流露出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那就是愉悦和怀想。

2、他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总体上是充满了怀念之情的,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

[1] [2]  下一页


Tag: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
》《萧乾《吆喝》教案14》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