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春山夜月唐·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答: 二、(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饮酒》导学案2(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标签:人教版初三下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答:
二、(2011年四川省成都市)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l~2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答:
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答: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结庐:建造房屋。庐:简陋的房屋。
2.喧:吵闹的声音。
3.君: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4.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5.悠然:闲适的样子。
6.辨:说明。
7.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
8.相与还:结伴而归。
【课堂练习】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