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人教版高六册语文教案《黛玉之死》教案设计» 正文

《黛玉之死》教案设计

[02-26 23:58:1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六册语文教案   阅读:68675

概要: 思考:在黛玉之死的整个过程中,贾府各方都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找出这些内容并简要概括。 明确:一方以紫鹃、李纨为代表,他们对宝黛之间的感情很清楚,但在对贾母、凤姐安排的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又无力阻拦,只能更多地对宝黛二人予以同情。如,宝黛在迷惑中表明心迹之后,紫鹃对黛玉说“事情到了这个分儿,不得不说了。姑娘的心事,我们也都知道。……姑娘别听瞎话,自己安心保重才好”,黛玉欲撕毁绢帕的时候,“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黛玉病重,紫鹃来回贾母时,欲寻宝玉而不得,于是“咬着牙发狠道:‘宝玉,我看他明儿死了,你算是躲的过不见了!你过了你那如心如意的事儿,拿什么脸来见我!’一面哭,一面走,呜呜咽咽的回去了”;李纨在得知黛玉病重,赶着过来时“一头走,一头落泪,想着:‘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他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竞这样小小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偏偏风姐想出一条偷粱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等等。 另一方以贾母、凤姐为代表,他们是左右贾府局势的人,在对待宝玉的婚事上独断专行,又用尽心计,宝黛之间的爱情

《黛玉之死》教案设计,标签:人教版高六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思考:在黛玉之死的整个过程中,贾府各方都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找出这些内容并简要概括。
    明确:一方以紫鹃、李纨为代表,他们对宝黛之间的感情很清楚,但在对贾母、凤姐安排的
宝玉与宝钗的婚事又无力阻拦,只能更多地对宝黛二人予以同情。如,宝黛在迷惑中表明心迹之后,紫鹃对黛玉说“事情到了这个分儿,不得不说了。姑娘的心事,我们也都知道。……姑娘别听瞎话,自己安心保重才好”,黛玉欲撕毁绢帕的时候,“紫鹃早已知他是恨宝玉”;黛玉病重,紫鹃来回贾母时,欲寻宝玉而不得,于是“咬着牙发狠道:‘宝玉,我看他明儿死了,你算是躲的过不见了!你过了你那如心如意的事儿,拿什么脸来见我!’一面哭,一面走,呜呜咽咽的回去了”;李纨在得知黛玉病重,赶着过来时“一头走,一头落泪,想着:‘姐妹在一处一场,更兼他那容貌才情真是寡二少双,惟有青女素娥可以仿佛一二,竞这样小小的年纪,就作了北邙乡女!偏偏风姐想出一条偷粱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真可怜可叹’”等等。
    另一方以贾母、凤姐为代表,他们是左右贾府局势的人,在对待宝玉的婚事上独断专行,又
用尽心计,宝黛之间的爱情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是与贾府的利益无法统一的,故二人所遭之种种打击及创痛本不在贾母们抚恤的范围之内,因此,黛玉病重到最终死去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贾母这几日的心都在宝钗宝玉身上,不见黛玉的信儿也不大提起,只请太医调治罢了”;“黛玉向来病着,自贾母起,直到姊妹们的下人,常来问候。今见贾府中上下人等都不过来,连一个问的人都没有,睁开眼,只有紫鹃一人”,紫鹃寻贾母时“又想到黛玉这几天竟连一个人问的也没有,越想越悲”,在黛玉病危时,凤姐还差林之孝家的来叫紫鹃去“使唤使唤”等等。
    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疾病之下,林黛玉怎能不死呢?
    思考:分组讨论,在本文里,作者用了哪些手法去表现宝黛爱情悲剧的“悲”?
    明确:主要是从描述宝黛的遭遇和周围人的不同态度来表现有情人难成眷属的个人之悲和社会之悲,此外,结尾处作者的评价和环境描写的作用也起到了渲染气氛的作用。
    二、课后作业
    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查找资料,就《黛玉之死》写一篇表达自己观点的文章。
 

                           延伸阅读
                       

                        掉包婚姻与黛玉之死
                               王蒙
    续作费了很大的力气来写宝玉与黛玉的爱情的悲剧结局。续作相当善于描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变态的精神现象。八十二回“病潇湘痴魂惊恶梦”,写黛玉的梦境、“心病”贾母不管不
问,父亲续弦,没有素娘的苦处,宝玉的亲亲疏疏、热热冷冷的不稳定性——梦里的宝玉一会儿
说“你既有了人家儿,咱们各自干各自的了”,一会儿又说“你原是许了我的,所以你才到我们这里来,我待你是怎么样的,你也想想”——最后宝玉用剖开自己的胸膛,拿出心来让黛玉瞧……实是动情发狠,实是绝望的爱情。
    八十九回“杯弓蛇影颦卿绝粒”,写黛玉听到一个谎信儿——宝玉已与张家小姐定了亲,她
便奄奄一息,后知并非如此后,她又活过来了。和生命缠绕难分的爱情!使人死、使人生的爱
情!真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这一段也是一个预演,是林黛玉终于因情尽泪枯而死的
前奏。
    九十七回“焚稿断痴情”,九十八回“魂归离恨天”。写黛玉之死十分令人悲痛,没有回应
的爱情,没有回应的才华,没有回应的眼泪和怨懑——是一个没有回应的生命!爱情是什么?爱情是从爱自己的人身上获得自己的存在的证明。正是在爱情的镜子里,人们感知到自己最青春、最美好的形象。不能获得证明的存在未必是真实的更不是有意义的存在。失去了对自己的青春和最好的感知亦即丧失了美好与青春。不真实与无意义的存在又要它做甚?林黛玉“只求速死”,此外还能怎么样呢?
    不论专家学者对续作有些什么批评,这几段还是打动了世世代代万万千千的读者。九十六回“颦儿迷本性”,写黛玉听到宝玉即将与宝钗成亲后去找宝玉,“两个人也不问好,也不说话,也无推让,只管对着脸傻笑起来…忽然听着黛玉说道‘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笑道:‘我为林姑娘病了’。……”。呜呼,这是怎样真诚的痴呆,是怎样真实的交流!到这个时候,世界已不复存在,社会已不复存在,环境的桎梏镣铐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两颗滴血的心,交相映照,交相勉力支持,交相释放出无尽的苦水,交相浸泡!这就是一个没有爱情、不允许爱情(贾母
说,这女孩儿“心病”也是不可以有的)的环境中的真正爱情,真正的婚礼!他们这样对坐了,傻
笑了,表白了,他们的爱情已经成功了!薛宝钗即使当一百年的二奶奶,与宝玉生下二十个大儿子来,她也不可能得到一秒钟这样的心贴心、心哭心,心换心的刻骨铭心的境界和体验!究竟是谁可怜?
    续作确实相当善于写这种精神状态的异常化。其中九十八回写宝玉得知黛玉的死讯后昏死过去,一百一十六回写宝玉因麝月的一句话而“魂魄出窍”,都能入扣可信,给人留下印象。“凤姐设奇谋”的掉包计,是否符舍曹雪芹原意实难判断。但续作的这种处理确也煞费苦心。这里,黛玉是被抛弃的。宝玉是被欺骗的。宝钗是用来进行欺骗和顶替的,归根结底也是被欺骗的。宝钗明明知道宝玉想娶以为娶的是黛玉而绝非自己竞能一无反应,“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充当一场井非自己的意愿的骗局的主角,也算写绝了。宝钗能胜任这样的尴尬角色,确也令人五体投地——“服了”!如果不用这种“奇谋”,不这样“出奇制胜”,就无法写出这样结果来,尤其无法写出宝玉如何能弃黛而取钗来。如果是黛玉先死而后宝玉娶钗,如果黛玉未死而宝玉同意(哪怕是被迫同意)娶钗,都不合理。只有用奇谋把宝玉蒙在鼓里,才有这个可能性。而对于奇谋的策划者组织者,即对于贾母、王夫人、凤姐来说,也必须写出他们采取奇谋的合理性,甚至是不得已。所以写了失玉后宝玉的病重,写宝玉病重一箭双雕,一是宝玉从而更易上当,二是结婚冲喜要紧,使平日难于想象难于解释的掉包婚姻的出现有了一定的依据。同时,这种掉包婚姻“奇谋”,表现出的封建道德与封建家长制的专横、残酷、荒唐;表现出的那种扼杀青春、扼杀美、扼杀一切美好与真诚的情愫的封建秩序的反人性的特质——而这种欺人太甚的霸道又是彻里彻外地出自为宝玉好的良善动机——确令读者发指,令读者扼腕太息,欲哭无泪。这样的婚姻,确也是世界婚姻史上的奇迹,是文学宝库中人类的一种崭新经验的记录,也是爱情悲剧中的一个奇闻了。
                                                           (摘自《红楼启示录》


上一页  [1] [2] 


Tag:高六册语文教案人教版高六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人教版 - 高六册语文教案
》《《黛玉之死》教案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