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中外戏剧作品贝克特与《等待戈多》教案设计» 正文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教案设计

[02-27 11:51:5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外戏剧作品   阅读:68147

概要:在荒诞派戏剧家看来,人类想从生活的死胡同中走出来是很困难的。所以他们的戏剧结构是圆形的,人们从头到尾只是转了一个圈,即从什么地方开始,就到什么地方结束,或者说剧本的结局就是它的开端。在剧本中,作者注意创造紧张情境和悬念,提出问题,不作答案,由读者和观众自己去思考,去理解,去加以解释。 综观上述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荒诞派戏剧的一些基本特点。下面让我们首先谈谈贝克特及其主要的戏剧创作。 贝克特.S.(1906—1989)是爱尔兰──法国诗人,评论家,小说家和戏剧家,1906年生于都柏林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艺术系,第二年被学校送往法国讲学深造,从此和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巴黎结识了许多朋友,包括鼎鼎有名的詹姆斯·乔伊斯在内,这位意识流文学大师对他有着深刻影响。1930年,贝克特回到三一学院任教,并继续读得文学硕士学位,到了1932年便离开学校去从事专业创作活动。他从都柏林去伦敦,法国和德国,最后决定永久地定居法国;但是他的第一部短篇故事集和第一部小说都是用英文写的,而且是在伦敦出版的。 1939年,正当贝克特返回老家去探望他的母亲时,忽然知道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教案设计,标签:中外戏剧作品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在荒诞派戏剧家看来,人类想从生活的死胡同中走出来是很困难的。所以他们的戏剧结构是圆形的,人们从头到尾只是转了一个圈,即从什么地方开始,就到什么地方结束,或者说剧本的结局就是它的开端。在剧本中,作者注意创造紧张情境和悬念,提出问题,不作答案,由读者和观众自己去思考,去理解,去加以解释。 

综观上述情况,我们可以了解到荒诞派戏剧的一些基本特点。下面让我们首先谈谈贝克特及其主要的戏剧创作。 

贝克特.S.(1906—1989)是爱尔兰──法国诗人,评论家,小说家和戏剧家,1906年生于都柏林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27年毕业于都柏林三一学院艺术系,第二年被学校送往法国讲学深造,从此和法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巴黎结识了许多朋友,包括鼎鼎有名的詹姆斯·乔伊斯在内,这位意识流文学大师对他有着深刻影响。1930年,贝克特回到三一学院任教,并继续读得文学硕士学位,到了1932年便离开学校去从事专业创作活动。他从都柏林去伦敦,法国和德国,最后决定永久地定居法国;但是他的第一部短篇故事集和第一部小说都是用英文写的,而且是在伦敦出版的。 

1939年,正当贝克特返回老家去探望他的母亲时,忽然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于是很快就怀着对纳粹德国的刻骨仇恨,赶回法国参加抵抗运动去了。大战结束以后,他集中精力写作,有一段时间几乎完全用法文写,并将他的第一部小说译成法文。他开始写戏的时间较晚,第一个剧本系从1946到1948年写的,它既未出版也未上演,因此他1952年写的第二个剧本《等待戈多》往往被看作是他的第一个剧本,这时他已46岁了。但是这个剧本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却使他成了最有影响的荒诞派戏剧家之一。它于1953年在巴黎上演,一演就是四百场,轰动了西欧各国,此后在二十多个国家上演,五年间拥有观众一百多万人,这应该说是现代西欧戏剧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半个世纪的创作活动中,贝克特写下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作品,包括二十多个剧本,其成就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1969年,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戏剧创作当中,《等待戈多》无疑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许多评论家也把它看作最有代表意义的荒诞派戏剧。不管怎么说,它是一部值得研究的作品。 

(选自《西欧戏剧史》第十五章,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年版) 

二、《等待戈多》解读(宫宝荣) 

贝克特影响最大的剧作无疑当推《等待戈多》,有人将之视为整个“50年代的杰作”。不过,最初剧本完稿之后,却是命运多蹇,几度遭到拒绝,直到查拉将之推荐给布兰之后,才出现转机。可布兰为了募集资金与寻找场地整整花费了三年时间,直到1953年1月5日才终于首演。演出之后,大多数评论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称之为“现代戏剧的一件大事”;奥蒂贝尔蒂称剧本为“一部完美的作品”,萨拉库誉其为“我们时代的戏剧”,阿努依则将之与皮兰德娄剧作在1923年首演于巴黎一事相提并论,并认为它是“当代戏剧三四部关键剧本之一”。如今,几乎没有人不把它视为20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力作。 

《等》剧之所以受人推崇备至,一方面在于它表达了作者对西方社会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在于它以极其新颖独特的风格打破了传统模式。全剧“什么也没发生,没有人来,也没有人去,真是可怕”该剧所有台词均引自《荒诞派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②以下分别简称弗和爱。,然而正是这种“什么都没有”的形式最生动地表达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灾难给西方人所带来的莫大精神空虚与痛苦。通过人物的无望等待,剧本直喻了整个人类的不幸与痛苦。继尼采之后,贝克特用直观的戏剧形象再一次归咎于“上帝”。不管“戈多”是否就是上帝抑或其使者,他在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②两人心目中至少代表了某种希望,然而戈多迟迟不见,“希望总是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于是,人类只能从死亡中去寻求慰藉与解脱。如此,生命与生活的意义也就从根本上受到了质疑,生与死的界限进一步模糊。弗拉季米尔的话发人深省:“双脚跨在坟墓上难产。掘墓人慢腾腾地把钳子放进洞穴。”这种虚无悲观主义思想迷漫全剧,并从一开始就引起观众的关注与共鸣。正如布瓦德弗尔在首演之后所写评论中所说的那样:“观众们第一次面对死亡;他们见到了人类的焦虑和荒诞体现在那些难以忘怀的人物身上。” 

当然,以“人的状况及其因无法找到存在的意义而感到的绝望”即以荒诞为主题并非什么创新。贝克特的伟大在于,他所设计的形式使之得到了空前的揭示。《等》剧在形式上彻底反传统,结构、人物、语言、动作、时空无不如此。剧本仅有两幕,没有完整的情节,表现弗与爱两人在乡间一条荒路上等待一位并不知其底细为何的戈多,然而直到月亮上升他都没有出现,只来了个自称为其牧童的男孩,告之戈多“今天不来,但明天准来”。可是次日结果完全一样,戈多依然杳无踪迹,小孩依然相告主人明天决不失约……两幕并没有任何实质变化与发展,第二幕只是重复第一幕而已,甚至最后两句台词都一模一样。这种循环式结构本身无疑形象地传达出人生单调乏味、痛苦周而复始且永远持续下去的含义。 

弗与爱没有任何具有个性的思想、情感与性格特征,甚至连最起码的人之尊严都没有。贝克特没有作任何有关他们的来历的介绍,自从布兰将他们处理成一对流浪汉之后,出现在全世界舞台上的几乎都是头戴礼帽、身着破衣、脚穿破鞋的形象。然而,倘若果真把他们与当代西方社会的流浪汉划等号的话,那就未免有些幼稚,因为贝克特更多地赋予其形而上意义。弗和爱那插科打诨式的语言与动作更令人想起西方民间舞台上的小丑,此类场面剧中可谓俯拾皆是,如爱气喘吁吁地脱靴子、贪婪地吃萝卜、弗反复脱帽子并像马戏演员那样抛来掷去,又如两人没话找话、相互拥抱、埋怨打闹等等。贝克特本人特别强调人物这种小丑特征,除了让人物不断将自己的遭遇与马戏团、音乐厅里发生的相提并论之外,排练时还坚决要求布兰保留让裤子落到地上的动作。其实,贝克特戏剧世界里,所有人物都是难以确定的对象。如波卓与幸运儿,不少人都不假思索地将之确定为奴隶主与奴隶,然而除了波卓表示过要将幸运儿送到市场上去“卖个好价钱”之外,没有任何确凿事实表明他是个奴隶主;更何况这句话本身并不可靠。诚然在一幕上场时,他一手用绳子拴住为其提东西的幸运儿,另一手挥舞着长鞭将他像牲口一样赶上舞台;在二幕,他成了瞎子,可幸运儿还是照样被绳子拴着、手里拎着装着沙土的包。但这一切并不足以证明他们的主奴关系。事实上,和弗与爱一样,波卓和幸运儿只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缩影与隐喻罢了,任何拘泥于明确具体的解释无疑只会损害剧本的模糊性与多义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外戏剧作品中外戏剧作品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中外戏剧作品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教案设计》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