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留侯论》学案及答案3

[02-27 12:26:5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阅读:68145

概要:课堂检测案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卒:通“猝”,突然。 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教训 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全)之全:齐全,完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油然而不怪者 B.(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是以百战百胜 C.必有过人(之)节且夫有报人之志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其事甚怪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 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

《留侯论》学案及答案3,标签: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课堂检测案

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B.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折:教训
 
  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弊:疲惫,衰败
 
  D.非子房其谁(全)之 全:齐全,完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匹夫见辱,拔剑(而)起 油然而不怪者
 
  B.(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是以百战百胜
 
  C.必有过人(之)节 且夫有报人之志
 
  D.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其事甚怪
 
  3.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忍”与“不忍”不同表现的一组是( 

  A.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此固秦皇帝之所不能惊
 
  B.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 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C.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
 
  D.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 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第一句“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为全文的中心论点。
 
  B.桥上那位老人用傲慢无礼的态度狠狠教训张良一次,是因为张良虽才能有余,但却有着不能忍耐的脾气。
 
  C.文章认为汉高祖的胜利和楚霸王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忍与不忍之间的差别。而汉高祖能忍耐,正是实施了张良的计策。
 
  D.本文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手法,从“忍”与“不忍”两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
 
 论述,并通过列举事例指出了“忍”与“不忍”的两种不同的结局。
 
  5.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当淮阴破齐而欲白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留侯论》参考答案

3、重点实虚词

实词

(1)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见:通“现”,表现,显露)

(2)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使……受摧折,使动用法)

(3)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迎接)

(4)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下:居于……之下,谦逊对待,名词活用为动词)

(5)臣妾于吴者(臣妾:称臣称妾,或充当奴隶)

(6)忍小忿而就大谋(就:成就,完成)

(7)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惊:使……受惊。怒:使……发怒。都是使动用法)

(8)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王:立王,称王,名词活用为动词)

(9)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全:成全)

虚词

(1)匹夫见辱(见:被)

(2)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卒:通“猝”,突然)

(3)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安:怎么)

(4)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方:正)

(5)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特:只)

(6)句践之困于会稽(之:连接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乃:竟)

拓展练习答案

1、B[“堵”的意思应该是“墙”。高中语文课文《促织》中有“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的句子,这里的“堵”,就是“墙”的意思。]

2、D[A项中两句中“于”分别为:介词,在;介词,和。B项中两个“乃”分别是:副词,于是;副词,竟,竟然。C项中的两个“以”分别是:介词,用;介词,因为。D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示相承关系。注意“蹇怪而问之”中的“怪”为意动用法。]

3、A[“州郡官府及公卿也因此多次征聘他出来做官”有误。樊英“隐于壶山之阳”,不愿授业;“州郡前后礼请不应”,这里的“不应”也是指不愿授业。]


上一页  [1] [2] [3] 


Tag: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留侯论》学案及答案3》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