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选修教案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漫游者的夜歌》教案2(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 正文

《漫游者的夜歌》教案2(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

[02-27 19:27:47]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阅读:68378

概要:漫游者的夜歌赏析指导据说,这首短诗是在一个山顶上写成的,当时歌德夜宿在山顶一幢猎人的小木楼中,即兴吟成此诗,并把它写在木楼的板壁上。50多年后,即将告别人世的歌德,故地重游,重又读到了壁板上的这首短诗,念起“且等候,你也快要/去休息”,感慨无限,潸然泪下。这首短诗朴素简练,几乎没有什么藻饰,只有短短八行,但意境高远,也似乎包含了某种永恒的哲理,被公认为歌德作品中的绝唱。这首诗以一个登山者的视角展开,读者可设想他站在阒无人迹的山顶,在天宇、树林、鸟儿之间的一片“大安静”中,感受着人与自然之间隐秘的关联。在空间的构成上,此诗很有特点,由高及低、由远及近、由大及小:先从峰顶之上的天空写起,给人一种宏大的空间感;继而写到树木,但不写树木而写的是树梢,则有一种细致入微的效果,进一步烘托出“安静”的绝对;再写到隐没在林中的鸟儿,最后仿佛一声感叹,人也要在万籁俱寂中休息了。在视角的推移过程中,既有宏大的空间营造,又有细微的感觉捕捉,读者似乎也被引领着,置身于那样的山顶,被大自然的寂寥所融化。另外,这首诗的高妙之处还在于,它写的虽是一时一地的感受,但提供的却是一种普遍的经验,譬如,

《漫游者的夜歌》教案2(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标签: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漫游者的夜歌

赏析指导

据说,这首短诗是在一个山顶上写成的,当时歌德夜宿在山顶一幢猎人的小木楼中,即兴吟成此诗,并把它写在木楼的板壁上。50多年后,即将告别人世的歌德,故地重游,重又读到了壁板上的这首短诗,念起“且等候,你也快要/去休息”,感慨无限,潸然泪下。这首短诗朴素简练,几乎没有什么藻饰,只有短短八行,但意境高远,也似乎包含了某种永恒的哲理,被公认为歌德作品中的绝唱。

这首诗以一个登山者的视角展开,读者可设想他站在阒无人迹的山顶,在天宇、树林、鸟儿之间的一片“大安静”中,感受着人与自然之间隐秘的关联。在空间的构成上,此诗很有特点,由高及低、由远及近、由大及小:先从峰顶之上的天空写起,给人一种宏大的空间感;继而写到树木,但不写树木而写的是树梢,则有一种细致入微的效果,进一步烘托出“安静”的绝对;再写到隐没在林中的鸟儿,最后仿佛一声感叹,人也要在万籁俱寂中休息了。在视角的推移过程中,既有宏大的空间营造,又有细微的感觉捕捉,读者似乎也被引领着,置身于那样的山顶,被大自然的寂寥所融化。另外,这首诗的高妙之处还在于,它写的虽是一时一地的感受,但提供的却是一种普遍的经验,譬如,诗人用“一切”来形容峰顶和树梢,就会带来一种超越感,那个登山的漫游者站立的地方,似乎不是一座山的峰顶,而是世界之巅(“一切的峰顶”),将天空、山顶、树木、鸟儿与人融成一体的大安静,也就成为某种宇宙秩序的象征,诗人在捕捉一种感受的同时,也似乎在传达一种玄奥的哲学,它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

中国古典诗歌中也有一些我们熟悉的作品,在结构、意境上与《漫游者的夜歌》十分接近,如柳宗元的《江雪》,在空间构成上也是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在视角转换中传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再比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是一首关于“登高”的诗作,抓住刹那之间的感受,抒发了一种有关历史、宇宙的苍凉感悟;而李白的“夜宿峰寺顶,/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也是写峰顶之上、天宇之下的某种终极感受,与这首《漫游者的夜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教学建议

一、预习指导

先介绍这首小诗的缘起以及在歌德作品中的地位。此诗较短,可让学生背诵,在反复的吟哦中,体味诗歌无穷的意蕴。

二、作品讲解

1.讲解短诗由远及近、由大及小、由物及我的视角转移和空间构成。

2.诗歌的境界十分广阔,但对自然的细微之处,也有敏锐的捕捉,分析“阔大”与“细微”这两种效果是怎样获得的。

3.向学生提问,诗人为什么要用“一切”来形容峰顶和树梢,这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提升有什么作用。

4.组织学生讨论最后一句:“且等候,你也快要/去休息”是什么意思,在这首诗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三、扩展与比较

将此诗与几首中国古诗比较,如柳宗元的《江雪》、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李白的《夜宿山寺》,讨论它们在空间构成以及艺术境界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一、一首朴素的诗(冯至)

两年前,我在《读歌德诗的几点体会》一文中,提到《漫游者的夜歌》是一首最有名的短诗,人人能懂,但又有各种不同的解释,现在我想进一步谈谈我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我先把这首诗译成中文如下:

一切峰顶的上空

静寂,

一切的树梢中

你几乎觉察不到

一些声气;

鸟儿们静默在林里。

且等候,你也快要

去休息。

在诗歌广泛的领域里,有一种诗写得很朴素。这种诗一般都是短诗。它们语言简单,却非常精练;没有任何词藻,却能发挥诗的最大的功能;看不出作者有什么艺术上的技巧,但多半是最杰出的诗人才能写得出来。这种诗浑然天成,好像自然本身,它们洗涤人的精神,陶冶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柳宗元的《江雪》等简短的绝句都是这样。外国的大诗人,在他们的长篇巨著之外也常常留下几首朴素而短小的绝唱。《漫游者的夜歌》在这种诗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这种诗很不容易译成另一种语言。因为它们之所以成功,在于诗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语言的特长,而这特长又不是另一种语言所能代替的。若是逐字逐句地去翻译(尽管我们主观上念念不忘是在译诗),其结果往往索然无味,表达不出原诗中每个字的音与义给予读者的回味无穷的感受,可是这也正是那些为数不多的优秀的朴素的诗具有的特点。如果译者只体会诗的意境,不顾原诗的形式和字句,那么译出来的诗,成功的无异于是译者本人的创作,失败的会弄得面目全非。歌德的《漫游者的夜歌》短短八行,它的声誉并不在12111行的《浮士德》之下。1982年歌德逝世150周年时,西德文化界征求群众关于歌德诗歌的意见,公认《夜歌》是歌德诗中最著名的一首。20世纪20年代统计,《夜歌》被作曲家谱成乐曲,就超过了二百多次。它在中国也不是生疏的,20年代郭沫若、30年代梁宗岱、最近钱春绮都先后把它译成中文。郭沫若和梁宗岱是诗人,钱春绮是德语诗歌有经验的译者,他们译这首诗,各自有独到之处,读者可以参阅。本文内我的这首译诗,自信不能体现原诗之美于万一,但在翻译时,尽量体会了诗人写这首诗时的处境和心境。有些好诗,感人甚深,但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则无从考究,这就不无影响对于诗进一步的理解。歌德这首诗,则有资料可供参考,从中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歌德于1780年9月6日在图林根林区基克尔汉山顶上狩猎小木楼里过夜,他吟成这首《夜歌》,用铅笔写在小楼的板壁上。同时他写信给他的女友石泰因夫人,信里有这样的话:

我在这地区最高的山基克尔汉住宿……为的是躲避这个小城市的嚣杂、人们的怨诉、要求、无法改善的混乱。

我最初读《漫游者的夜歌》,总以为“漫游者”是从平地走入山区,仰望山顶和林中的树梢,一片寂静。读了这信后才知道,“漫游者”的所在地是在这地区最高的一座山上,那么,他就不是仰望而是俯视了。从高处举目四望,才很自然地看到一切的峰顶和一切的树梢,而寂静的并不只是峰顶,更广阔地是峰顶的上空(因为德语中标明在某某事物之上的介词有两个,一个表示上下两物紧密相接,另一个表示中间有一定的距离,原诗中所用的介词则是后者),至于树梢,不能说完全没有声气,只是作者在高处几乎觉察不到罢了。

[1] [2] [3]  下一页


Tag: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选修教案 -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漫游者的夜歌》教案2(外国诗歌散文欣赏选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