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晏殊简传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809

概要:《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 关于晏殊的故事: 7岁不能说话走路 : 现在,在沙河村还留有晏氏家庙,里面不但存有晏殊的画像以及朝廷赐的匾额,在墙壁上还记载了晏殊和晏几道(晏殊的儿子)的平生事迹。据沙河村万村长介绍,民间有个传说,相传晏殊到7岁都不能说话和走路,更不要说读书认字了于是家人就把他抛弃。当时,家人把晏殊和一个木盆带到河边,看是否有人会捡到木盆,并愿意收养他。家人正在准备木盆内摆设的时候,小晏殊还不知道残酷的命运将降临到他头上,依然扑在沙滩上玩耍。其家人准备好一切,就在要把他放入木盆里的时候,发现他在沙滩上留下了“个”字的痕迹,家人认为这是祥瑞,便把他抱回家了。晏殊一回家以后居然就能说话走路了,而且还喜欢看书,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神童一说由此而来。 成为诚实的典范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

晏殊简传,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东都事略》说他有文集240卷,《中兴书目》作94卷,《文献通考》载《临川集》30卷,皆不传。传者惟《珠玉词》3卷。汲古阁并为1卷,为《宋六十名家词》之首集,计词131首。

关于晏殊的故事:

7岁不能说话走路 :

现在,在沙河村还留有晏氏家庙,里面不但存有晏殊的画像以及朝廷赐的匾额,在墙壁上还记载了晏殊和晏几道(晏殊的儿子)的平生事迹。据沙河村万村长介绍,民间有个传说,相传晏殊到7岁都不能说话和走路,更不要说读书认字了于是家人就把他抛弃。当时,家人把晏殊和一个木盆带到河边,看是否有人会捡到木盆,并愿意收养他。家人正在准备木盆内摆设的时候,小晏殊还不知道残酷的命运将降临到他头上,依然扑在沙滩上玩耍。其家人准备好一切,就在要把他放入木盆里的时候,发现他在沙滩上留下了“个”字的痕迹,家人认为这是祥瑞,便把他抱回家了。晏殊一回家以后居然就能说话走路了,而且还喜欢看书,能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神童一说由此而来。

成为诚实的典范

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晏殊14岁被地方官作为“神童”推荐给朝廷。他本来可以不参加科举考试便能得到官职,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参加了考试。事情十分凑巧,那次的考试题目是他曾经做过的,并得到好几位名师的指点。这样,他不费力气就从千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并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结果,他的文章又得到了皇帝的夸奖。

晏殊当官的时候,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和兄弟们“舞文弄墨”。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会去参与宴游。”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同时也成为教育后代诚实的典故。

推荐贤能兴求学之风

据《宋史》记载:“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晏殊生平非常喜欢有才能的人,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就这样,读书人看到了希望,都用心于读书来考取功名。

在晏氏家庙里,记载着这么一则关于晏殊和王安石的故事:晏殊已经成为宰相的时候,有一年主持科举考试,王安石那一年正好赶考,他的文章得到晏殊的高度评价。晏殊便把他的试卷点为头名,可是王安石的文章虽然很好,却因为抨击朝政的地方太多,皇帝非常不高兴,把他的名字和第四名的调换了。由于晏殊非常欣赏王安石的才华,而且被调换到第四名的考生是自己的亲戚,于是极力反对,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后来,王安石拜见晏殊的时候,晏殊再次表示自己对王安石文章的赞赏,但是对王安石的性格非常担心,并劝王安石心胸要宽广。最终,王安石还是被怀疑有不容人的名声,司马光、欧阳修和苏轼等人都先后遭其排挤。而且,王安石变法失败以后,皇帝对江西才子的认识有了偏差,认为这些才子只能说不能做,于是对江西考生的考核更严格了。

文章瞻丽,应用不穷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瞻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瞻丽”之中有沉着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肤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了《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

晏殊词中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想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表达,适可而止。

得意之作是他人所对

据说,《浣溪沙》晏殊写了好几年才写成,相传晏殊在写到“无可奈何花落去”这一句时便写不下去了,只好搁笔。

几年之后,晏殊赴杭州做官,途经扬州时住在大明寺,他看到墙上有许多题诗,就叫侍者诵读,但不许念诗的作者姓名,让他先体味诗意在说。侍者诵读了一首诗:水调隋宫曲,当年亦九成。哀音已亡国,废沼尚留春。仪凤终陈迹,鸣蛙只沸声。凄凉不可问,落日下芜城。晏殊听到后连忙:“别念了,作者是谁?”侍者说:“江都县尉王琪。”“快请他来吃饭,我要向他请教。”

王琪来了,在吃饭中俩人谈得很投机。晏殊决心向他请教,说:“我的小词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但对句却写不出来了,几年来可谓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王琪道:“何不用‘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听了,拍手叫绝,说道:“我写完‘无可奈何花落去’时进入了死胡同,那叫‘山重水复疑无路’,现在你帮我写出后续句,我眼前一片光明,这叫‘柳暗花明又一村’。”

家道衰败始于子辈

晏几道是晏殊的幼子,字叔原,号小山,在文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据说,晏几道的青春是\"舞诋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的自娱场所中度过的,他的生活态度\"梦魂惯得无拘栓,又踏杨花过谢\"。

万村长告诉记者,晏几道之所以会性情浪漫,寄身于歌人舞女之中,是因为他对当时社会制度非常不满,才抱着游戏人间的态度。


辑录几首比较喜欢的词:

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浣溪沙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晏殊简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