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晏殊简传

[10-21 00:05:30]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综合教案资料   阅读:68809

概要:晏殊(991—1055),字同叔,封临淄公,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真宗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朝廷,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仁宗朝备受宠信,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又以宰相资格出任过颍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等处的地方行政长官。晏殊地位显达,但政治上却无什么事功建树,作风偏于保守。不过其为人尚属耿直,尤其善于发现和奖掖人才,当时名士范仲淹、富弼、宋祁、欧阳修、梅尧臣等人,或是他的门生,或得到了他的培养与提拔。作为一位达官,晏殊的日常生活是闲适享乐的,据宋人笔记记载,他特别喜欢与宾客诗酒宴游,每聚会,必有歌乐助兴,酒毕则与宾客相与作诗写词。据说他平生作诗过万首(宋祁《笔记》卷上),估计大部分作品就是在这种应酬中写成的。 他是宋代词坛唯一堪称词人的宰相,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神童作家。有《珠玉词》一卷,《全宋词》存词一百三十六首,《全宋词补辑》三首,大多为艳词及寿词。风格典丽沉郁,多涵人生忧戚之慨,温润秀洁,和婉清雅,是北宋前期词坛开风气的主要人物。 他是“杨刘”之后,梅尧臣、欧阳修创作活跃之前最重要的诗人(宋祁

晏殊简传,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晏殊(991—1055),字同叔,封临淄公,谥元献,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七岁能文。真宗景德二年(1005),以神童召试朝廷,赐同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仁宗朝备受宠信,任枢密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又以宰相资格出任过颍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等处的地方行政长官。晏殊地位显达,但政治上却无什么事功建树,作风偏于保守。不过其为人尚属耿直,尤其善于发现和奖掖人才,当时名士范仲淹、富弼、宋祁、欧阳修、梅尧臣等人,或是他的门生,或得到了他的培养与提拔。作为一位达官,晏殊的日常生活是闲适享乐的,据宋人笔记记载,他特别喜欢与宾客诗酒宴游,每聚会,必有歌乐助兴,酒毕则与宾客相与作诗写词。据说他平生作诗过万首(宋祁《笔记》卷上),估计大部分作品就是在这种应酬中写成的。
  他是宋代词坛唯一堪称词人的宰相,又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神童作家。有《珠玉词》一卷,《全宋词》存词一百三十六首,《全宋词补辑》三首,大多为艳词及寿词。风格典丽沉郁,多涵人生忧戚之慨,温润秀洁,和婉清雅,是北宋前期词坛开风气的主要人物。
  他是“杨刘”之后,梅尧臣、欧阳修创作活跃之前最重要的诗人(宋祁《笔记》卷上)。人们通常把他归称为“西昆体”诗人,但晏殊年辈较杨亿等为晚,没有参加“西昆酬唱”,诗风在“西昆体”的基础上也略有变化,可以看作是后期“西昆体”的代表。
  晏殊“风骨清羸,不喜食肉,尤嫌肥羶,每读韦应物诗,爱之曰:‘全没些脂腻气’”(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可见其在诗歌方面的审美趣味。他的诗不像杨亿等人的诗那样词藻密塞、色彩浓厚,而是意象清雅,句调轻快,以清婉圆润见长。晏殊现存诗有限,他的文学地位主要由词确立。《宋史·晏殊传》称他的诗“闲雅有情思”,这是他的诗、词共同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晏殊,是江西临川人。他七岁能文,才学过人,被誉为神童。十四岁那年,他进京应试,恰好碰上御试进士。晏殊与千人并试,虽然年少,但神气不慑,挥笔疾书,立即成章,得到皇帝的赞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晏殊见了试题后说:“我十日前已作过此赋,还是另命别题吧!”晏殊不隐真情的秉性和出众的才华受到大家的称赞,遂委以馆职,提拔为秘书省正字。宋仁宗赵祯进朝官至宰相。



晏殊(公元991—1055)字同叔。善知人,举贤能,是晏殊的主张,他引用一批才子,提拔了能人。“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范仲俺、孔道辅、韩琦、欧阳修等人出于他的门下。欧阳修出河北都转运,韩琦、富弼皆荐用于台阁,多一时之贤。据传范文正公范仲俺选女婿时,告诉他已有了两个对象,晏主张“二人谁优则挑谁。”至于他自己的女婿富弼和杨察,在生活中也多是邀之书室会话,竟日清谈,招来堂上置酒,管弦相伴。

晏殊的诗词当时声誉很高,文字典丽,音调和谐,承袭南唐风格。《宋史》本传说:“文章瞻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他的诗文追踪“西昆体”,词受冯延已《阳春集》影响很深,有《晏元献遗文》和《珠玉词》传之于世。



宋初百余年间,经过一定时间的修养生息,出现了一个暂时的升平盛世。晏殊早年显达,诗酒成为他生活的中心。《宋人轶事》中记载说:“晏殊因观王绮大明寺诗板,大加赞赏,召至同馆,步游池上,时春晚有落花。晏公云:每得句或弥年不能对,即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未能对。王绮应声曰,似曾相识燕归来,自此辟置荐馆职。”晏殊的词作善于造语,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经过苦心刻画而又不显斧凿痕迹的丽句,在他的词中多见。晏殊在写景方面具有特色的作品比较多,影响很大。相传,昔年陈州有一女妖,自称为孔大娘,每至昏夜入于鼓腔内与人言。她尤其知道未来的事情。晏殊在陈州时,刚刚写好一首小词,还没有修改出来,而大娘却已经能歌咏了。此事类似神话,但足以说明晏殊诗词艺术的魅力。(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991~1055)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同叔。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7岁应神童试,真宗召他与进士千余人同试廷中,他神气自若,援笔立成。赐同进士出身。从秘书省正字官至知制诰,进礼部侍郎。后因事出知宣州,改应天府。又任礼部、刑部、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病卒于家,仁宗亲临祭奠。谥元献。《宋史》本传说:“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他平居好贤士,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都是他提拔推荐的。

晏殊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宋史》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和北宋前期大多数文人的作风一样,晏殊的诗文词都是继承晚唐五代的传统,他“赡丽”之中有沉著的内容,所以不流于轻倩、浮浅,故为当时所重。他的词今存130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温(庭筠)、韦(庄)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一生显贵,尤其善于写旖旎风光,欢愉情趣,但他的作品并不单纯如此,而孕育着深厚的悲戚之感。如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人的意志所不能挽回的情景,即使只是个人一时的无名的悲感,也含蕴着人类永恒的自古以来即无可奈何的悲感,由此而感到人类普遍的永久的无可逃避的命运。由这种主观的悲哀推而至于客观世界的运转,又何尝不如此。“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就不能不得出“珍惜现在”的结论:“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这比起《花间》温、韦的清词丽句来,就看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珠玉词》中没有长调慢词,全是小令。由此也可知:一方面当时慢词尚未流行,晏殊笃守《花间》的成规;同时可见晏殊这些词大都是在酒席或寿筵上临时即景之作,不是仔细用心推敲出来的。其次,晏词集中没有朋友之间的和作,没有一首是“次韵”之作。这可见晏殊填词,纯为抒写自己的性情,不是为应酬而作(替歌女写作不是普通所谓“应酬”)。因为不是敷衍朋友,故有真性情。不象南宋时以词作为进身之阶或交友之贽,没有把词当作“敲门砖”,所以有好作品。

晏殊词中也没有游山玩水或羁旅愁苦如柳永、张先诸人的作品,这是由于他一生富贵,自然无愁苦之词,但他也并非全无悲戚,不过他所悲所戚的是人生中共有的“无可奈何”的共悲,而非个人为某事的小悲小痛,又因为他一生历任各级大官,纵有儿女之情也不能象柳永、秦观那样表达出来,所以他词中又似乎有一种潜伏的风情,不能倾泻出来,只能在一定范围内隐约地表达,适可而止。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教案资料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
》《晏殊简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