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白鹿洞书院揭示》自问世以来,一直作为封建社会教育的共同准则。朱熹的高足弟子刘偏,任国子司业时,上奏朝廷,“请刊行所注学庸语孟以备劝讲及白鹿洞规示大学”(《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刘愉》卷69)。到宋淳佑六年(1246),“理宗诏颁《白鹿洞学规》于各州府县立石”。这样《白鹿洞书院揭示》便成为全国性的学校和书院的“教规”了。在此同时,一些朱熹的弟子及当时的学者也仿效《白鹿洞规》,制订了一些“学规”,有的全文照搬,按照《白鹿洞书院揭示》进行办学和管理书院。 朱熹的门人程端蒙和其友人董株根据《白鹿洞书院揭示》制订了一个既能为书院生徒所应用又能为官学学员所接受的《学则》,人称《程董二先生学则》。这个学则和《白鹿洞书院揭示》一样,为明清两代的书院和官学学员所采用。其内容为: 凡学于此者: 一、必严朔望之仪:其日味爽,直日一人主击板。始击,咸起,盟漱总栉衣冠。再击,皆著深衣或凉衫升堂。师长帅弟子诣先圣像前再拜,焚香讫,又再拜,退。师长西南向立。诸生之长者,率以次东北向,再拜,师长立而扶之。长者一人前致辞,讫,又再拜,师长人于室,诸生以次环立,再拜,退,
白鹿洞书院学规,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白鹿洞书院揭示》自问世以来,一直作为封建社会教育的共同准则。朱熹的高足弟子刘偏,任国子司业时,上奏朝廷,“请刊行所注学庸语孟以备劝讲及白鹿洞规示大学”(《宋元学案·沧州诸儒学案·刘愉》卷69)。到宋淳佑六年(1246),“理宗诏颁《白鹿洞学规》于各州府县立石”。这样《白鹿洞书院揭示》便成为全国性的学校和书院的“教规”了。在此同时,一些朱熹的弟子及当时的学者也仿效《白鹿洞规》,制订了一些“学规”,有的全文照搬,按照《白鹿洞书院揭示》进行办学和管理书院。
朱熹的门人程端蒙和其友人董株根据《白鹿洞书院揭示》制订了一个既能为书院生徒所应用又能为官学学员所接受的《学则》,人称《程董二先生学则》。这个学则和《白鹿洞书院揭示》一样,为明清两代的书院和官学学员所采用。其内容为:
凡学于此者:
一、必严朔望之仪:其日味爽,直日一人主击板。始击,咸起,盟漱总栉衣冠。再击,皆著深衣或凉衫升堂。师长帅弟子诣先圣像前再拜,焚香讫,又再拜,退。师长西南向立。诸生之长者,率以次东北向,再拜,师长立而扶之。长者一人前致辞,讫,又再拜,师长人于室,诸生以次环立,再拜,退,各就案。
二、谨晨昏之令:常日击板如前,再击,诸生升堂,序立,侯师长出户立定皆揖,次分两序,相揖而退。至夜将寝,击板,会揖如朝礼,会讲,会食,会茶,亦击板如前。朝揖,会讲以深衣或凉衫,余以道服措子。
三、居处必恭:居有常处,序坐以齿。凡坐必直身正体,毋箕踞倾倚,交胫摇足。寝必后长者。既寝勿言,当昼勿寝。
四、步立必正:行必徐,立必拱,必后长者,毋背所尊,毋践闭,毋跋倚。
五、视听必端:毋浮视,毋倾听。
六、言语必谨:致详审,重然诺,肃声气,毋轻,毋诞,毋戏谑喧哗,毋及乡里人物长短,及市井鄙理无益之谈。
七、容貌必庄:必端严凝重,勿轻易放肆,勿粗豪狠傲,勿轻有喜怒。
八、衣冠必整:勿为诡异华靡,毋致垢弊简率,虽燕处,不得裸祖露顶;虽盛暑,不得辄去鞋袜。
九、饮食必节:毋求饱,毋贪味,食必以时,毋耻恶食。非节假及尊命不得饮,饮不过三爵,勿至醉。
十、出人必省:非尊长呼唤,师长使令及己有急干,不得辄出学门。出必告,反必面,出不易方,人不逾期。
十一、读书必专一:必正心肃容,计遍数,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须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毋务泛观,毋务强记。非圣贤之书勿读,无益之文勿观。
十二、写字必楷敬:勿草,勿倾敬。
十三、几案必整齐:位置有伦,简恢不乱。书筒衣筐,必谨肩钥。
十四、堂室必洁净:逐日值日再击板如前,以水洒堂室,良久,以帚扫去尘埃,以巾擦拭几案,其余悉令斋仆扫拭之,别有秽污,悉令扫除,不拘早晚。
十五、相呼必以齿:年长倍者以丈,十年长以兄,年相若者以字,勿以尔汝,书问称谓亦如之。
十六、接见必有定:凡客请见,师坐定,值日击板,诸生如其服,升堂序揖,立侍师长,命之退则退。若客于诸生中有自欲相见者,则见师长毕,就其位见之,非其类者,勿与亲押。
十七、修业有余功,游艺有适性:弹琴习射投壶,各有仪矩,非时勿弄,博弈鄙事,不宜亲学。
十八、使人庄以恕,而必专所听:择谨愿勤力者,庄以临之,恕以待之,有小过诃之,甚则白于师长,惩之不俊,众察师长遣之,不许直行己意。苟日从事于斯而不敢忽,则人德之方,庶乎其近矣。(张伯行《学规类编》卷一)
朱熹于宋淳熙十一年(1184)十一月亲自为《程董学则》加了《后记》予以推荐。朱熹认为:“道不远人,理不外事,故古之教者,自其能言能食,而所以训导之整齐者,莫不有法,而况家塾堂库术序之间乎。彼学者所由孝弟谨信,德进业修,而暴慢放肆之气,不设于身体者,由此故也。番阳程端蒙与其友董蛛其为此书,必教其乡人子弟而作新之,盖有古小学之遗意矣。余以为库序之师者,能举燕娜其徒,则所谓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者,将复见于今日矣。于以助后五降德之意,岂不美哉。”
我们看到这个《程董学则》的叙述就好像看到了封建社会那些文人模样,行则缓步,读书摇头晃脑,处事温文儒雅。引导那些文人学士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的奴才。白鹿洞书院现尚存《朱子白鹿洞教条》附录《程董二先生学则》,刻碑于乾隆三年(1738),为南康郡守燕山董文伟、星子县尹山阴冯淳所刻。
朱熹的好友、理学家吕祖谦在丽译书院讲学时,吸取了《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精神,提出了乾道四年九月《规约》(《吕祖谦遗集》卷18)。
凡预此集者以孝弟忠信为本。其不顺于父母,不友于兄弟,不睦于宗族,不诚于朋友,言行相反,文过遂非者不在此位。既预集而或犯,同志者规之;规之不可,责之;责之不可,告于众而共勉之;终不俊者除其籍。
凡预集者,闻善相告,闻过相警,患难相恤。游居必以齿相呼,不以丈,不以爵不以尔汝。
会讲之容端而肃,群居之容和而壮。(箕踞,踱倚,喧哗,拥挤,谓之不肃,押侮,戏谑,谓之不庄。)旧所从师,岂时往来,道路相遇无废旧礼。
毋得品藻长上优劣,瞥毁外人文字;
郡邑政事,乡间人物,称善不称恶;
毋得干渴,投献,请托;
毋得互相品题,高自标量,妄分清浊;
语勿袭,毋谈,毋妄,毋杂;(妄语非特以虚为实,如为期约不信,出言不情,增加张大类是。杂语,凡无益之谈皆是。)
毋押诽类;(亲戚故旧或非士类,情礼自不可废,但不当押昵。)
毋亲鄙事(如赌博,斗殴,跳鞠,笼养,扑淳,酣饮酒肆,赴试代笔及自投两副卷,阅非僻文字之类,其余自可类推。)
上一篇:球王贝利简介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