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这个规约,既有上课,考试的纪律,还有课外言行的规范;既有如何对待书院内事的规定,还有如何对待社会问题的规范;既有正面教育的要求,还有教育处罚的办法。 南宋绍熙五年(1194),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振兴岳麓书院,将《白鹿洞书院教条》颁于该书院,以贯彻他的办学方针和教学思想,成为岳麓书院最早的正式的学规,对岳麓书院的教学,学风产生了重大影响。 朱熹的高足弟子陈毖,主持福建延平书院时,又把《白鹿洞书院学规》照搬过去,另一弟子叶武调郴州教授时,“一以白鹿洞规为诸生准绳”。(《增补宋元学案·沦州诸儒学案·叶武子》卷69) 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学规》及其他书院和学校的“学规”的制订,对后世书院和学校的学风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有利于书院和学校的管理,有利于生徒和学员的读书上进,同时也有利于封建社会读书育人,起到了一种促进作用。 明清时期的白鹿洞学规 由朱熹制订的《白鹿洞规》在明清时期继续推行,在不同时期,不同学人的办学,对白鹿洞规又有所补充。 明正统元年(1436)广东东莞人翟溥福奉命到南康(现今星子)任知府,正统三年(1438),重建白
白鹿洞书院学规,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这个规约,既有上课,考试的纪律,还有课外言行的规范;既有如何对待书院内事的规定,还有如何对待社会问题的规范;既有正面教育的要求,还有教育处罚的办法。
南宋绍熙五年(1194),朱熹任湖南安抚使,振兴岳麓书院,将《白鹿洞书院教条》颁于该书院,以贯彻他的办学方针和教学思想,成为岳麓书院最早的正式的学规,对岳麓书院的教学,学风产生了重大影响。
朱熹的高足弟子陈毖,主持福建延平书院时,又把《白鹿洞书院学规》照搬过去,另一弟子叶武调郴州教授时,“一以白鹿洞规为诸生准绳”。(《增补宋元学案·沦州诸儒学案·叶武子》卷69)
朱熹为《白鹿洞书院学规》及其他书院和学校的“学规”的制订,对后世书院和学校的学风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它有利于书院和学校的管理,有利于生徒和学员的读书上进,同时也有利于封建社会读书育人,起到了一种促进作用。
明清时期的白鹿洞学规
由朱熹制订的《白鹿洞规》在明清时期继续推行,在不同时期,不同学人的办学,对白鹿洞规又有所补充。
明正统元年(1436)广东东莞人翟溥福奉命到南康(现今星子)任知府,正统三年(1438),重建白鹿洞书院。翟溥福重建白鹿洞书院,这是书院历史上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但是他尚未延师聚徒。
明成化元年(1465),江西提学金事李龄(字景龄,广东潮阳人)与南康知府何浚倡修白鹿洞书院。他对白鹿洞书院的办学提出了八戒(李应升《白鹿洞书院志》卷8):
“一、诸生人洞,悉遵文公教条,及董、程学则,真西山教子斋规,不可有违。‘
二、朔望行香,及每日早晚堂仪,俱依府县儒学礼式。
三、读书必循序,不可跳等。先读《小学》,次读《四书》、《五经》,及御制书,史鉴,各随资质高下。
四、诸生有过,先生喻之于上,朋友劝之于下,务令迁改,果冥;顽不俊,斥之,毋令阻坏学规。
五、凡上司按临,先生迎于枕流桥内,诸生迎于枕流桥下,路傍拱立。礼生引至延宾馆,唱礼。先生先拜,诸生次拜而退。早晚作揖亦然。送至迎处。若贵宾至,先生迎于贯道桥南,诸生迎于枕流桥内,行礼如初。
六、诸生不许拆毁门扇、窗权、板壁,擅自更改及损坏床、桌、椅、凳。亦不许纵令家人侵取本洞栽植,强砍附近人家竹木。
七、各生冬月买木炭,或是新出窑者,恐火气未息,今后买者,宜置四边空虚处所,毋令人近床壁及与柴茅杂处。慎之!慎之!
八、门子看守本洞诸件,供给香灯,洒扫,并夜晚提铃,以谨火烛。不许诸生擅自役使借办。”
李龄的《八戒》规定得非常具体,通俗易懂,有利在院师生和杂役掌握,既有利书院教学,也有利于书院的管理。李龄维修书院后,又聘余干布衣胡居仁主持白鹿洞书院讲学。胡居仁,字叔心,号敬斋,曾从师于江西崇仁理学家吴与弼,学成后回余干,绝意仕进,不赴科举,建屋讲学于梅溪山中。胡于成化三年和十六年两次主持白鹿洞书院,重建了各种规章制度,手订《续白鹿洞书院学规》,李应升(《白鹿洞书院志》卷六),这是继朱熹手订《白鹿洞书院揭示》之后,影响最大的白鹿洞书院学规。他在每条之下都列引经书及先贤的言论,来告诫学者。其内容为:
一、正趋向以立其志。
二、主诚敬以存其心。
三、博穷事理,以尽致知之方。
四、审察几微,以为应事之要。
五、克治力行,以尽成己之道。
六、推己及物,以广成物之功。
这后三条,是要学者把学到的封建义理,用来修己治人。
从这六条规训可以看出,理学家们都以道德修养为教育的重心,仍然是《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翻版。
明正德十三年(1518),王阳明任南赣巡抚,在镇压农民起义之后,令各县立社学,加强伦理教化,维护封建统治,特根据《白鹿洞书院揭示》的精神,订立了《训蒙大意》和《教约》,合称《社学教条》。规定“今教童子,惟当以孝梯忠信礼义廉耻为专务”。(《王文成公全集·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仪,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凡习礼歌诗之类,皆所以常存童子之心,使其乐习不倦,而无暇及于邪僻。教者如此,则知所以施矣”。并说:“虽然此其大略也,神而明之,则存乎其人”(《王文成公全集·教约》),起到熏陶人的作用。这个《教条》,虽然是以强化封建伦理为宗旨,但其中某些教育方法,如要求注意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反对“鞭挞绳缚”的体罚方法,要求注意日常的品德检查,以及分班授课等,反映了教学方法上的发展,仍有可借鉴
之处。
正德年间(1506-1521)江西提学副使高贵亨,到白鹿洞巡视,曾立《洞学十戒》(李应升《白鹿洞书院志》卷八)。
其内容为:
一曰立志卑下。谓以圣贤之事不可为,舍其良心,甘自暴弃,只以工文词、博记诵为能者。
二曰存心欺妄。谓不知为己之学,好为大言,互相标榜,粉饰容貌,专务虚名者。
三日侮慢圣贤。谓如小衣入文庙及各祠,闲坐嬉笑,及将圣贤正论格言作戏语,不盟栉观书之类。
四曰陵忽师友。谓如相见不敬,退则低毁,责善不从,规过则怒之类。
五日群聚嬉戏。凡初至,接见之后,虽同会,亦必有节,非同会者,尤不可数见。若群聚遨游,设酒剧会,戏言戏动,不惟妨废学业,抑且荡害性情。
六曰独居安肆。谓如日高不起,白昼打眠,脱巾裸体,坐立偏玻之类。
七曰作无益之事。谓如博弈之类。至于诗文,虽学者事,然非今日所急,亦宜戒之。
八曰观无益之书。谓如老庄、仙佛之书及《战国策》、诸家小说,各文集,但无关于圣人之道者皆是。
九曰好争。凡朋友同处,当知久敬之道,通财之义。若以小忿小利辄伤和气,与途人无异矣。
上一篇:球王贝利简介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