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南康直节堂记①[宋]苏辙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
《南康直节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标签: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1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15.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 B.惟杉能遂其性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其孰能讥之乎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D.君以客饮于堂上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16.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又将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2)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3)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1题。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
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作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运有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尝笑唐人《七夕》诗,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殊失命名本旨。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呈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
(清 郑燮《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有删减)
18.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头锐面,更不可当 小头:削尖脑袋钻营
B、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 抗怀:抗击或者怀念
C、要体貌他,要怜悯他 体貌:以礼相待,尊重
D、皆作会别可怜之语 会别:相会和别离
19.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对读书人持批评态度的一组是(3分)
①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 ②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
③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 ④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捱人笑骂
⑤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 ⑥咏牛郎织女,皆作会别可怜之语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20.下列是对本文及相关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燮,清朝人,这是他写给弟弟郑墨的一封家书,他用生活化的语言谆谆教导家人,表现了一种亲民近农的思想。
B、对于种田之人,郑板桥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正表述了他的这一份情感。
C、文中也表现了作者对读书人的看法,他反对读书人一心追求利禄的思想,也表达了“好人为坏人所累”的担心。
D、郑板桥也自责自己只知“命名本旨”而不知“会别可怜之语”,对此他作了内省和反思,显现了“民本”思想。
2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
译文:
(2)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
译文:
(3)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