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4)事件起因(5)经过(6)结果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5)反复(6)对偶(7)反问(8)引用9、比喻有何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10、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解题思路:(1)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征(之情)。(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陪衬突出……主要对象……特征。(3)欲扬先抑:造成落差,使……对象……特征更突出、形象更丰满;更鲜明抒发了……之情;行文曲折。(4)象征:形象表达……感情。深刻含蓄,引发联想。(5)设悬念,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情节跌宕起伏。答题模式:这篇文章采用……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11、开头语段有何作用?(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2、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
2017中考复习指导:记叙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规律,标签:中考指导,http://www.88haoxue.com8、常用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2)拟人(3)夸张(4)排比
(5)反复(6)对偶(7)反问(8)引用
9、比喻有何作用?
生动形象地写出某某本体的某某特点。
10、该文段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意思?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解题思路:
(1)对比:通过………和……对比,突出了……对象……特征(之情)。
(2)衬托:以次要的人或事物陪衬突出……主要对象……特征。
(3)欲扬先抑:造成落差,使……对象……特征更突出、形象更丰满;更鲜明抒发了……之情;行文曲折。(4)象征:形象表达……感情。深刻含蓄,引发联想。
(5)设悬念,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情节跌宕起伏。
答题模式:这篇文章采用……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11、开头语段有何作用?
(1)开门见山,点明题目;
(2)引起下文或总领下文;
(3)奠定某某的感情基础;
(4)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12、结尾语段有什么作用?
(1)照应题目或开头或/上文;
(2)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深化中心,突出了某某中心;
(3)引起读者思考,发人深省。
如果是结尾揭示故事真相,作用则还应加上:(1) 揭示故事真相,给读者强烈震撼力;(2)取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13、过渡句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承上启下,承接上文的某某意思,引起下文的某某意思。
14、如何一句话概括该文段意思?
答题思路:主要人物+主要事件,
如果不够清楚,可在此基础上添上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结果等;
15、本文的题目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以某某为题目,或把题目变成某某好不好,为什么?)
从以下角度考虑:(1)是全文的线索;(2)题目点明中心;(3)引起读者阅读兴趣;(4)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季节或/天气或/地点等;(5)点明主要人物及其特点;(6)点明主要事件;(7)题目有双关义;(8)与结尾相互照应等。
16、一个句子成段有什么作用?
(1)突出强调;
(2)强烈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
17、设悬念有什么作用?
(1
上一篇: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运用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