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专练中考诗词复习(38页)» 正文

中考诗词复习(38页)

[02-27 20:26:0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考语文专练   阅读:68141

概要: 6、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使诗歌具有音乐的韵律美,使结构更加整齐,表达的感情一步比一步的强烈。 7、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一、内容: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 二、注意情和景的结合,用凄迷之景衬托可望不可即之情。 8、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凄清迷离,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执着敬慕。 三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中考诗词复习(38页),标签:中考专练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6、诗歌运用了重章叠句表达方式,在感情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回环往复,一咏三叹,使诗歌具有音乐的韵律美,使结构更加整齐,表达的感情一步比一

步的强烈。                                                                     

7、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一、内容: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  

  二、注意情和景的结合,用凄迷之景衬托可望不可即之情。                          

8、举例说明本诗的感情基调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凄清迷离,通过写一痴情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可望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怅惘忧伤之情和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执着敬慕。                                               

三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实写:海水、山岛、树木、百草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动静结合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虚写:奇特想象,表现使人博大胸襟。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动态描写: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静态描写: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感情基调:苍凉慷慨

思想内容: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博大的胸襟,抒发了作者决心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可看出)

写法:虚实结合、想象、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

练习:

1、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

2、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奇特想象,生动形象的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 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博大的胸襟。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4、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5、诗中最能反应作者博大胸襟的是哪几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思想内容:本诗写诗人隐居田园,回归自然的生活,表现了诗人恬静的生活情趣和高远的心志。

名句赏析: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东篱下采撷菊花,悠闲中偶然见到南,表现了诗人物我两志的超然神韵和悠闲自得的情趣。

②对“心远地自偏”的理解:原意是心灵既然远远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于喧境和处于偏僻之地一样,其反映的哲理诗:心境的恬淡静谧也可以使喧闹的环境变得偏僻幽静。

练习: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指作者的 隐居  生活。“真意”是指 人生的真谛                                          

2.诗中描写的景物具有  宁静(平和、闲适)    的特点。

3.下面对此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B.本诗融景于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出一种平淡而又质朴的美。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中考语文专练中考专练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专练
》《中考诗词复习(38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