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专练中考复习: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正文

中考复习: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02-27 20:27:12]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中考语文专练   阅读:68502

概要: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一)知识归纳1、病句类型归类(1)搭配不当: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成的,词和词进人句子后,便有一个相互搭配的问题。搭配不当,句子自然无法通顺流畅。①主谓搭配不当。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和伟大的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与"浮现"不能搭配,"品质"不能"浮现",这是多个主语与一个谓语不能全相搭配。②动宾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崂山英雄的报告。 ——谓语动词 "注视"与宾语 "报告"不能搭配,这是多个动词与一个宾语不能全相搭配,可改为 “同学们注视着这位崂山英雄,用心地倾听着他的报告”。③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谓语中心语 "打扫"与补语 "整整齐齐"不能搭配,只能说 “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④主宾搭配不当。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一句中,"工业和农

中考复习: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标签:中考专练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知识归纳

1、病句类型归类

(1)搭配不当:句子是由词和词组成的,词和词进人句子后,便有一个相互搭配的问题。

搭配不当,句子自然无法通顺流畅。

①主谓搭配不当。例如: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和伟大的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与"浮现"不能搭配,"品质"不能"浮现",这是多个主语与一个谓语不能

全相搭配。

②动宾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用心地注视和倾听着这位崂山英雄的报告。       

——谓语动词 "注视"与宾语 "报告"不能搭配,这是多个动词与一个宾语不能全相搭配,可改为 “同学们注视着这位崂山英雄,用心地倾听着他的报告”。

③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如: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谓语中心语 "打扫"与补语 "整整齐齐"不能搭配,只能说 “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④主宾搭配不当。例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一句中,"工业和农业"不能成为"国家",主宾搭配不当。又如"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

市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一句中,"局面"是"条件"也搭配不当。

⑤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如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一句中,"提高"是一面性的,“是否”是两面性的,二者不相一致,搭配不当。又如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情"一句也一样地搭配不当,"白眼"与"青睬"属两面,而"温情"则仅一面了,两不相应。   

(2)成分残缺或赘余:成分残缺指句子里缺少了某种必不可少的成分。   

①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 "从"是介词,它与 "这件小事"构成介宾短语,介宾短语是不能够单独成为句子的

主千成分 (主、谓、宾)的,而只能做修饰成分 (定、状、补)。该句因误用介词 "从",使整

个句子缺了主语,成了一个无主句。应改为 "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②谓语残缺。例如: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主语 "全校师生"怎样?后无谓语承接,后一分句则已换成另一个话题另一个主语了。   

③宾语残缺。例如:当前,全国农民正在展开一个抗旱保春播,为夏粮丰收作好充分准备。

——"展开"什么,没有宾语承接,"展开"作为及物动词,应当带有宾语,可以说 "展

开活动,展开运动"。可以改为:"当前,全国农民正在展开一个抗旱保春播,为夏粮丰收作好充分准备的活动。"

成分赘余则是成分累赘多余,造成重复哆嚏,影响表达简明效果的一种语病。常见有主语、谓语、定语等成分及助词 "的"赘余的情况,下面各举一例说明之。

A、我们班的同学都好学,上课时我们都能认真听讲。(后句主语赘余)

B、他正在进行打球,可上劲了。(谓语 "进行"赘余)     

C、其实这是多虑的想法。(宾语 "的想法"赘余)                                              

D、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们。(状语 "在心里"赘余)

E、这话里包含多少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 "无声的"赘余)

F、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补语 "一些"赘余)

G、由于历史动乱和气候的潮湿,珍贵的绘画损坏殆尽。("气候"后 "的"赘余)

(3)语序不当:因为语序安排的不当而造成语病。

①词序不当。例如:历史学家们正在研究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定语 "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词序不当,应改为"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②主客体颠倒。如 "政治对我不感兴趣。一句中,主体 "我"与客体 "政治"当换位才通。又如 "朱镕基这个名字,对申国人谁不熟悉"一句中,主体与客体也颠倒了,必须换位才通 (此病也视为 "不合逻辑")     

③句子成分顺序不当。例如“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句中,定语与中心词位置颠倒了,应改为 "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又如 "课堂上应发挥同学们充分的主体作用"一句中,状语 "充分"当提至动词 "发挥"前。     

(4)结构混乱

①句式杂揉。例如"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一句中,"深受群众喜爱" 与 "深为群众所喜爱"两种说法杂揉在一起了。 

②暗换主语。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一句中,前半句话的主语是 "话",后半句的主语却暗中换成了"心"。

(5)表意不明:就是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其表现主要有二:一是歧义现象, 即一句话具有多种解释从而让人不好把握的现象。例如 "我要热汤"句中的"热汤",既可理解

 为一种东西 (结构作偏正关系),又可理解为一种行为 (结构作动宾关系)。二是指代不明现象。 例如"刘明和张君久别重逢,异常亲切,他马上给他点上一支香烟"一句中,到底是谁给谁点烟?因两个 "他"指代不明而无法确定。    

(6)不合逻辑    

①自相矛盾。例如:    

A、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正即将到来。(时态上自相矛盾:"正"是现在式,"即将"是将来式)    

B、各级负责人基本上全都接受了训练。(范围上自相矛盾:"基本上"是大多数,而“全都”则是一个不漏)    

C、这些都是糟粕,并无多大价值。(程度上自相矛盾:即为"糟粕",当全无价值)

D、太阳表面的温度也不过600度以上。(数量上自相矛盾:"不过",不超过;“以上”,超过了);

E、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状态上自相矛盾:"断定",肯定也;“大概”,估计,不肯定也)   

[1] [2] [3] [4]  下一页


Tag:中考语文专练中考专练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专练
》《中考复习: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