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现代文阅读批露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 正文

批露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

[01-11 05:12:3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高考现代文阅读   阅读:68207

概要: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9题,要求选出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答案D项“因雷击和虫害……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文中强调了灾难的严重,但没有强调人类对灾难已是“束手无策”,答案D曲解了原文的意思。 对于此类型的陷阱,要从整体上感知,在原文中准确寻找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条件,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用信息,跳出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九、指代不明 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如1999年全国卷第18题C项:“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在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只要弄清楚原文第二自然段“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的“此”所指代的内容,就能判断C项是错的。因为,“此”指代“非冬眠动物”“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那么,与“非冬眠动物”这一特征“相反”,即冬眠动物在低温条件下心脏细胞

批露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标签:现代文阅读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指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所要阐述的观点或所要表达的意思。如2003年高考全国卷第9题,要求选出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答案D项“因雷击和虫害……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文中强调了灾难的严重,但没有强调人类对灾难已是“束手无策”,答案D曲解了原文的意思。
     对于此类型的陷阱,要从整体上感知,在原文中准确寻找与选项对应的语句,找出语句含有的条件,提取与答案相关的有用信息,跳出命题人设置的陷阱。
     九、指代不明
     就是指代词的指代内容模糊、不明确,甚至是指代错误。
     如1999年全国卷第18题C项:“即使在低温条件下,心脏仍能保持在非低温条件下收缩和舒张的原状不变。”只要弄清楚原文第二自然段“随着温度的降低,非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而此时冬眠动物的心脏细胞则完全与此相反”的“此”所指代的内容,就能判断C项是错的。因为,“此”指代“非冬眠动物”“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明显降低”,那么,与“非冬眠动物”这一特征“相反”,即冬眠动物在低温条件下心脏细胞排除钙离子的能力反而提高,这也就必将导致心脏的舒张加强。因此说“保持”“原状不变”就是不对的。
     解答此类试题,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词语,必须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结合语境判断。
     十、逻辑错误
     主要指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逻辑错误类型出题方式有两种。
   一是条件不充分。
     例如2002年全国卷第10题A项:“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所利用。”此项推断依据是“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斯塔曼海……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新西兰、法国……减缓酸雨的发生”,但原文只是说曾给这三个国家带来过好处,并不能推断出“将被人类利用”的结论,条件不充分。
     二是将必要条件当成充分且必要条件。
     例如2003年全国卷第10题的B项:“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原文是说全球气候变暖后,“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但不能反过来说,因为气候变暖与“滑雪运动”“台风袭击”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且必要条件。
   十二、断章取义
     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铜奔马正名》第2题,题目是要求考生找出不用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作为这个题答案的C项是这样表述的:“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这句话在原文中是可以找到的,且就在集中阐述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原因的一段,可为什么不对呢?因为原文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这句话和前面选项的那句话合起来才能作为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的依据。
     十三、偷换概念
     如2001年高考全国卷《铜奔马正名》第3题的A项“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就是偷换概念,原文的表述是“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古诗文中的“燕”并非现在人们说的“燕子”,两者不是同一概念。由此看来,我们在解答试题时,对文中尤其是选项中出现的重要概念要予以特别的关注,力求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辨别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上一页  [1] [2] 


Tag:高考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现代文阅读
》《批露高考语文科技文阅读出题陷阱》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