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一

[10-21 00:10:39]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阅读:68490

概要: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练习 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复习 1、 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 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在默读的基础上,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培植语感,积累语言。】 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通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一,标签: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88haoxue.com

   引导学生“这个难题”指什么?把它代进去读一读。“一直”说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朗读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读好小林做的句子,体验发明过程的苦恼和快乐。
   【抓住课文重点,通过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内容,学生深刻感悟到“小林爱思考”和“勤实践”的好品质,逐步提升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练习
   1、写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词语。
   2、课文中有三个带问号的句子,看谁能最快找出来!比较一下这三个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样子各写一句话。 
   3、把本课中优美的词语积累下来。
   第二课时
   复习
   1、 用多种方式检查生字。
   2、 读读写小林发明充气雨衣灵感的句子。
   复述
   1、学生按照小林“看、想、做”的发明顺序,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的过程。
   2、采取多种形式复述:练习——指名复述——分组竞赛
   【在默读的基础上,让低年级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复述课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读的速度,培植语感,积累语言。】
   拓展
   1、你从“充气雨衣”的发明得到了什么启示?
   2、你喜欢小林吗?为什么?
   【通过小林的发明“充气雨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观察生活,培养勇于实践的好品质。】
   实践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发现还有哪些不便之处,动手改进一下。 
   2.响应课后学习伙伴的倡议,做个小制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此环节进一步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伴教锦囊
   阅读在线: 走马灯为什么会转
   茅以升七岁那年的元宵节,他们家买了很多灯笼,有圆形的,方形的,还有两个棱柱形的走马灯。走马灯一个挂在墙上,一个挂在堂屋中央。走马灯中间有一个轴,轴上有个可以旋转的小轮子,轴心插上红通通的蜡烛,轮子四周插上彩色的纸人和纸马。蜡烛上方有个风叶,蜡烛点燃以后,热气往上冲,使风叶转动,带动轮子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纸人和纸马也飞快地旋转起来了。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像活动的电影一样有趣。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脖子,抬着头,不眨眼地盯着走马灯,越看越入迷。 
   “小人、小马怎么会转呀?”茅以升好奇地问大人。大人告诉他:“是蜡烛的热气熏的。” 
   听了回答,茅以升把挂在墙上的走马灯拿下来,噗的一声,吹灭了蜡烛,小人、小马越跑越慢,终于停了下来。 
   “那么,怎么才能让小人、小马跑得快一些呢?”他又提出一个问题。大人告诉他:“热气大,小人、小马跑得就快。”于是,他又拿来一支蜡烛,两支同时点燃。果然,小人、小马飞一样转起来…… 
   这天晚上,茅以升过得特别高兴。虽然,他不完全懂得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是,走马灯引起了他对科学的兴趣,他开始想:科学,多么有意思啊!

 

本文章来自教育在线

上一页  [1] [2] 


Tag: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