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小学语文苏教版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记我的两次《寻隐者不遇》教学» 正文

记我的两次《寻隐者不遇》教学

[10-21 00:53:56]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阅读:68141

概要:记我的两次《寻隐者不遇》教学 来研究中心一周,我上了两堂课,第一堂课是《寻隐者不遇》,第二堂课还是《寻隐者不遇》。第一堂课是在五年级十班的教室。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1、学习诗文,读懂诗意,感受贾岛凝炼的诗风;2、透过诗文,感受隐者高尚风骨。初寻隐者——“云深不知处”第一堂课我的教学主要是三个板块。第一板块为“读懂诗文,理解诗意”。首先板书“隐者”,问学生知道什么是隐者吗?追问:以你的理解,知道哪些人可以被称为隐者?其实贾岛也可以算作是一位隐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人知道吗?此时补充贾岛的资料。然后是自由读一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通顺后检查反馈,期间,老师教给平仄读诗的规律。此时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思。第二个板块是“一番问答,一份起起落落的心情”。老师抛出问题:贾岛写诗有很鲜明的特点,我不讲,你们再来读诗,看能不能有所发现。学生在这里的回答很精彩,有的说,贾岛的诗语言浅易,用字凝练,有的说他的诗韵味深长。我和学生扮演贾岛和童子的问答,让学生体会贾岛把三次问答浓缩在20个字中的魅力。接着,我说:古人讲,诗言志。志,心声,心情也。意思是诗啊,

记我的两次《寻隐者不遇》教学,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http://www.88haoxue.com

记我的两次《寻隐者不遇》教学

 

来研究中心一周,我上了两堂课,第一堂课是《寻隐者不遇》,第二堂课还是《寻隐者不遇》。

第一堂课是在五年级十班的教室。

我的教学目标是这样确定的:

1、学习诗文,读懂诗意,感受贾岛凝炼的诗风;

2、透过诗文,感受隐者高尚风骨。

初寻隐者——“云深不知处”

第一堂课我的教学主要是三个板块。

第一板块为“读懂诗文,理解诗意”。

首先板书“隐者”,问学生知道什么是隐者吗?追问:以你的理解,知道哪些人可以被称为隐者?其实贾岛也可以算作是一位隐者,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人知道吗?此时补充贾岛的资料。然后是自由读一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读通顺后检查反馈,期间,老师教给平仄读诗的规律。此时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思。

第二个板块是“一番问答,一份起起落落的心情”。

老师抛出问题:贾岛写诗有很鲜明的特点,我不讲,你们再来读诗,看能不能有所发现。学生在这里的回答很精彩,有的说,贾岛的诗语言浅易,用字凝练,有的说他的诗韵味深长。我和学生扮演贾岛和童子的问答,让学生体会贾岛把三次问答浓缩在20个字中的魅力。

接着,我说:古人讲,诗言志。志,心声,心情也。意思是诗啊,是诗人心情、心声的表现。这首诗有没有作者的心情在里面呢?学生能找出诗人经历了一个高兴——失望——再燃起希望——最后失望的心情变化。

我总结到:这首诗明明诗人的心情起起落落,可是诗中不着一字,这就是诗的魅力,更是贾岛写诗的特点:凝练。

第三个板块是“一次寻访,虽然未遇而答案已明”。

我问学生:“贾岛明明自己也做过隐士,可是老远的来寻找这位隐者,寻不到心情又会如此的起起落落,这位隐者是怎样的一个人啊?”

学生有的说是一个高洁的人,有的说是一个真正的有本领的人。

我继续追问:贾岛为什么要寻隐者呢?因为前面缺少必要的铺垫,这里学生没有理解到位。我也缺乏有效的引导。

接着我想创设一个情境:“这样一位贾岛仰慕的人,却没有遇到,贾岛一定有不少话想对隐者说,一定有不少问题想要问隐者,他会说什么,问什么呢?”可是因为时间调控的问题,下课钟此时已经响起了。

其实后面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贾岛啊,贾岛,一番倾诉之后,你还在为不遇隐者而失落吗?我想由此引出:虽然这次寻隐者不遇,其实贾岛和隐者精神上是相遇的。

课上完后,我很沮丧,因为完全没有达到我的教学目标,平常上课缺乏调控,这次久不上课,老毛病又犯了。课堂看起来尽管比较热闹,实际上我清楚的知道,这次《寻隐者不遇》是“云深不知处”。

我决心再上《寻隐者不遇》,这次我相对有了一点底气,因为干国祥老师给了一个很棒的教学策略方面的建议,当然,也谈了古诗意境的解读。只是当时我没有全面领会,还被自己的前有、前见占据着自己的头脑。

再寻隐者——“只在此山中”

新教育小学课堂开放周第一天下午第一节我和五年级二班的孩子共同学习了这一课。

课前听了干国祥老师的建议,没有细致备课,只是在心里默想了几遍。因为我们要探索的是家常课的有效,而家常课是没有大量时间进行精心准备的。

如果前面是“云深不知处”,学生学完了都糊里糊涂的话,这次是“只在此山中”——有了一定的方向——方向是有了,只是还没有到达终点,这次仍旧没有与隐者“相遇”。

大体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我借用思路花语做的课堂描述来展示一下吧。一下大家看到的是思路花语的描述,用仿宋字体显示。

  他的课安排在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孩子们还没来的前一两分钟,陈老师说:“昨晚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课件不能用了”。说这话的时候,没有一丝慌乱,干老师说:“没有就没有吧,不用课件一样上课”。

按照听课要求,我们早早的就找到了近距离观察孩子的最佳位置。很快,一个瘦瘦的男孩坐在我身边的位子上了。(我就暂时称他为小鑫吧)。象这个班级大多数孩子一样,他从一坐在座位上,就习惯性地把双臂平放在桌面上,身子坐得笔直,脸上表情很严肃。

陈老师的课开始了。与很多老师不一样的是,陈老师的开课非常安静:师生问好后,陈老师让孩子们拿出自己的本子和笔,跟老师一起默写这首诗。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一边写一边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执笔姿势,争取把每个字都写得工整漂亮。”小鑫也一笔一划地写完了全诗,他抬头看了看黑板上老师的书写,赶紧把“寻”再重新工工整整地写了一次,这一次啊,那个“寻”字要漂亮多了。

接下来是读诗。陈老师问哪个同学愿意读读这首诗,有几个孩子举了手,小鑫看看四周,没有站起来读的打算,其实这首诗应该诗比较容易读的,但是可能因为陌生的老师和环境,孩子们到这时候还没有完全放开。

陈老师叫了一个男孩读诗,读过之后表扬他发言清楚准确,没有任何错误,听到老师的评价,小鑫看起来心动了,等到老师再叫别人站起来读的时候,他好像也开始作准备。

三四个学生读过来,陈老师开始读诗,先是自然舒缓的范读,之后又带着动作读了一次,小鑫一直盯着陈老师,并且随着老师读诗的节奏,嘴唇轻轻翕动,感觉着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之后老师领着孩子把诗读了两次,孩子们渐渐读的有点感觉了,老师又请几个孩子来读,并重点指导后两句的诵读,老师叫其他孩子的时候,小鑫还是没有举手,但我发现,他已经有点跃跃欲试了。

孩子们把诗基本读好了,陈老师开始进入对诗的理解。这首诗的语言明白如话,陈老师在这里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只要求学生和身边的同学一起说说整首诗的意思,然后请了两三个孩子说了说,当老师问学生你们知道历史上哪些人就是“隐者”的时候,小鑫第一个说出了“诸葛亮,”可是他声音很小,只有身边的两个孩子听到了。我也不由得对他点点头表示肯定,他看了我一眼,很不好意思。此时的他,状态非常好,没有了一开始的拘谨。小鑫的变化一点一滴我看在眼里,很为他高兴,虽然到现在为止,他还没有站起来回答一个问题,但陈老师课堂上轻松自由的气氛,已经给了他很大的勇气,他的思维紧紧跟随老师,一点点被点燃,因而他也更加自信,而其他孩子的状态也都不错,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越来越多,他们声音响亮,表情自然,表现得落落大方,得到老师真诚的鼓励后,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是一个良性得循环,它让师生都从课堂中得到求知学习的愉悦。

[1] [2]  下一页


Tag: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苏教版语文教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记我的两次《寻隐者不遇》教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