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生:我从“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知道那儿一碧千里。师:什么叫“一碧千里”?如果“一碧千里”不好理解,我说“千里一碧”你懂吗?”(板书:一碧千里)生:千里之内全是绿色师:“千里”就是指一千里吗?生:不是,指很大的面积师:“一”是什么意思?生:全、都的意思师:这是怎样的画面能想到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里读读。(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声情并茂)师:是啊,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望不到边际,而且绿得那么实在。文中是怎样写一碧千里的景象的呢?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生:我还发现一处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把草原比喻成绿地毯,把羊群比喻成了白色的大花。师:你很会读书,找出了这么美的一个句子,针对这句话谁还想谈谈自
宋子忠《草原》教学实录及简评,标签: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88haoxue.com师:什么叫“一碧千里”?如果“一碧千里”不好理解,我说“千里一碧”你懂吗?”(板书:一碧千里)
生:千里之内全是绿色
师:“千里”就是指一千里吗?
生:不是,指很大的面积
师:“一”是什么意思?
生:全、都的意思
师:这是怎样的画面能想到吗?把这个词放到句子里读读。
(出示句子:“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声情并茂)
师:是啊,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望不到边际,而且绿得那么实在。文中是怎样写一碧千里的景象的呢?
生: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生:我还发现一处比喻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把草原比喻成绿地毯,把羊群比喻成了白色的大花。
师:你很会读书,找出了这么美的一个句子,针对这句话谁还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我觉得有了这些羊群草原显得更美了。
师:是啊,满眼的绿色也未免有些单调,有了这些羊群作点缀,草原就显得更加迷人了。你来带领大家感受一番吧?
生(美美地读):“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其余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师:我请同学们再来仔细地读,细细地品。通过下面这段文字,你又领略了怎样的美景?
生:轻声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生:我感觉绿得很自然。
生:我感觉这绿色没有边际,一直伸展到天边。
师:班里有哪位同学学过国画吗?为大家讲讲“渲染”与“勾勒”。
生:讲解“渲染”与“勾勒”在国画中的技法。
师(范读):你脑中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倾听范读,闭目想象画面)
师:这幅巨大的中国画是怎样的一幅中国画呢?
生:很辽阔。
生:很自然。
生:与天相接没有界限。
师: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
生:自然美。
生:温柔美。
师:现在你能通过朗读把这种美再现在大家的脑海中吗?(板书:柔美)
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轻轻流入云际。”(美美地读)
师:面对着可爱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如果你置身其中,你想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呢?”
生:我想躺下打几个滚儿。
生:我想搬到那住不再回来了。
生:我想大声地呐喊
师:那么同样置身于其中的老舍,是怎样的感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有感情地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多么美妙的感受啊,在作者看来连骏马和大牛都仿佛在反复品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谁再来读读?(生再读)
师:书读到这儿,想不想去看一看那美丽的景色呢?我请大家闭上眼睛,找一个同学带领大家再来完整地用心感受一下这天涯碧草的美景。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师:停!文章开篇第一句,非常短,看似平淡,但意蕴丰富。请同学们想想这句话该怎么读?”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练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从“这次”知道了作者是第一次到草原来
生: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更加动情地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我感觉作者第一次见到了草原很兴奋
师:是啊,多年的愿望今天达成了,怎能不令人兴奋呢?
生(配乐朗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这段文字写得真好,不愧是大家之作。文章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让我们读来仿佛置身草原,时刻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像这样的美文,我想很值得我们背诵下来。
课堂简评
这节阅读教学课是全市课改标兵评选中发现的一节好课,可圈可点处很多,主要是:
1.整体设计意识强,富有创新精神。先进行整体感知,而后聚焦重要段落重要句子和词语,是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而本节课设计有整体感,许多环节非常巧妙,重难点破解有力。如,导入设计精心选择了腾格尔的《天堂》,歌声粗犷而动情,与本文感情基调一致,顺势引出草原。整体感知环节,非常巧妙地抓住了核心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反复诵读完成了全文内容的把握,提纲挈领,干净利索,举重若轻。
分类导航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