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正文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904

概要: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备课笔记:作者:张岱出身于仕宦家庭,深受儒家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熏陶,早岁生活优裕,明亡之后,披发入山,避居山中,穷愁潦倒但依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传承着中国古代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追求高雅的情趣、超脱人世尘俗的境界,为人清高儒雅。教学对象:学生稚气未脱,由于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于古人从《陋室铭》《爱莲说》中表现出来的高尚志节情操,缺乏必要的感受,更不必说是去深刻领会古人精神。文本:第一次接触《湖心亭看雪》,张岱清新淡雅的文笔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用白描手法,简练笔墨,勾勒出了大雪后西湖美景。其生活经验的丰富,观察角度的新颖,用字技巧的绝妙,奇绝而生姿,凝神而见巧。不过我更折服于他桀骜不羁、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西湖都是繁华靡丽的,大众旅客眼中的西湖都是色彩鲜艳的。惟有张岱笔下的西湖,是那么清淡凄冷、寒光四射,他的与众不同,并不在猎奇的心理而独辟蹊径,而全在于易代之际前朝血性文人,被主流社会与自我意识抛向边缘时心底的悲凉,“一个人越有才气,越心高气傲,晚年的悲凉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备课笔记:

作者:

张岱出身于仕宦家庭,深受儒家思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熏陶,早岁生活优裕,明亡之后,披发入山,避居山中,穷愁潦倒但依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传承着中国古代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观念,追求精神世界的丰富,追求高雅的情趣、超脱人世尘俗的境界,为人清高儒雅。

教学对象:

学生稚气未脱,由于缺少丰富的社会经验,对于古人从《陋室铭》《爱莲说》中表现出来的高尚志节情操,缺乏必要的感受,更不必说是去深刻领会古人精神。

文本:

第一次接触《湖心亭看雪》,张岱清新淡雅的文笔深深地吸引了我,他用白描手法,简练笔墨,勾勒出了大雪后西湖美景。其生活经验的丰富,观察角度的新颖,用字技巧的绝妙,奇绝而生姿,凝神而见巧。不过我更折服于他桀骜不羁、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历代文人墨客笔下的西湖都是繁华靡丽的,大众旅客眼中的西湖都是色彩鲜艳的。惟有张岱笔下的西湖,是那么清淡凄冷、寒光四射,他的与众不同,并不在猎奇的心理而独辟蹊径,而全在于易代之际前朝血性文人,被主流社会与自我意识抛向边缘时心底的悲凉,“一个人越有才气,越心高气傲,晚年的悲凉感就越深。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古往今来,真能实现自己少年理想的,没有几个。”张岱处在晚明专制体制的松懈时期,为御用文人之外的异类文人的成长提供了时代契机与外部条件,真正的文人与专制体制是格格不入的。一篇《湖心亭看雪》以天才之笔描绘西湖雪景的苍凉和纯净,简洁的文字之中渗透出遗世独立的孤独和忧郁。就如开放在深山石隙间的一丛幽兰,疏花续蕊,迎风吐馨,虽无灼灼之艳,却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风韵。

如何将我的感动传染给我的学生呢?在对文本进行必要的深究之后,我把本次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结合背景对作者加以理解,通过对写景叙事的分析,深入理解作者蕴涵在文字之外的意味,“批文入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

但如何将几百年前的张岱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如何让学生能透过文本与古人进行交流?我想关键就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对张岱这个人物的兴趣,在紧密结合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缩短学生与作者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将学生带进张岱的内心世界,去深刻感受这个孤傲、不流于俗、具有独特审美气质的文人形象。

课堂实录(片断一)

师:在文章中有什么不能理解的词、句,请提出来,让其他同学来帮忙。

生:(质疑)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应该如何理解?

生:我勉强的喝下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怎么会是勉强呢?”下面的学生有表示惊讶的,也有表示赞同的)

师:“勉强”从何得来?

生:张岱好像有些不情愿,毕竟是别人“拉”来的,他或许也不会喝酒。

生:我觉得这里的“强”把它翻译成“勉强”不是很好。大雪天看见志同道合之人,似乎更应该高兴才好。

(课堂上顿时炸开锅了,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师:(示意安静后)大家各自能从文章中找出依据吗?

生:“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在这冰天雪地里见到人,本身就应该是欣喜,就算是不会喝酒,也会笑饮,怎么会勉强呢?

生:课文上舟子不是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可见他们都是同道中人,应该让他觉得很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

(课堂上响起一片掌声)

生:明明是“舟中人两三粒”可张岱却说自己是“独往湖心亭看雪”,原因是他觉得舟子不能明白他大雪天外出观景的缘由,但到了湖心亭上却发现有同样志趣的人,应该是件高兴的事,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

生:既然是千杯少,可为什么“强饮三大白而别”呢?而且他们之间也只是照例互相询问了一番,并不是谈心。

(刚才还嚷嚷叫着不是“勉强”意思的学生,似乎也不知怎么回答是好,互相的看来看去……)

“太好了!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中!”我心里不禁一阵暗喜。在学生的注视下,我用PPT展示了两段资料: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书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

——《自为墓志铭》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部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

(出示补充资料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更深层次的理解文人的心理,当然也起到了一顶补充说明的作用)

……

生:虽然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但是很多文人都是清高孤傲的,不可以用一定的框架去衡量。

师: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师:让我们来想象一下比较一番:在静寂、空旷、浑沌的世界中,两人对饮和三人开怀畅饮的场面。

生:似乎喧闹声与肃杀冷寂的景色难以协调。

(在这里,教师不是从自我出发,而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这样,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会让他们感觉到这堂课真正的主人是他们自己,而教师只是给他们在解决问题上的一种帮助,或是提供资料,或是点拨迷津,使他们很有解决问题之后的成就感。)

课堂实录(片断二)

正在我对自己今天“出色”的表现沾沾自喜的时候,冷不丁被学生难了一下。临近下课,在其他同学高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有只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学生站起来不解地问:“教师,您说像张岱这么一位文人雅士,怎么不用‘湖心亭赏雪’为题,而要用‘湖心亭看雪’为题呢?”

“备了张岱生平,备了作品,备了文人品质,可我没备到的这个,怎么办?”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