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它的花纹,它的色彩,包罗了广渺的宇宙,概括了浩瀚的世界;它是这样渺小,如我的诗行一样素洁,风凄厉地鞭打我,终不能把它从我的手心夺回。仿佛大海滴下的鹅黄色的眼泪,在我微颤的手心里放下了一粒珠贝……然而,舒婷这一代人,诚如舒婷所言:“但所有风霜磨砺过的脸颊上/看不到昨夜的泪痕”(《群雕》),作为“文革”后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共同的心理特征是:面对苦难的微笑和感恩。他们藉此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形象。以,舒婷和顾城一样,虽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舒婷没有因为自己的人生之灰暗而仇视社会与人生,相反,她更渴望人与人的爱,更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忍受一切艰难失败/永远飞向温暖、光明的未来/啊,流血的翅膀/写一行饱满的诗”(《馈赠》)所以,谢冕先生说舒婷:“她以惊人的冷静迎接了生活”。她的《惠安女子》、《神女峰》、《风暴过去之后》等诗,正是将痛苦上升为同情的人道主义的鲜明表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就是她人性的宣言。舒婷写过许多的赠答诗和送别诗,她用这些诗抚慰一颗颗受伤的心灵,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更表达着自己关于人与人之间
现代诗人舒婷及其诗歌,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包罗了广渺的宇宙,
概括了浩瀚的世界;
它是这样渺小,如我的诗行一样素洁,
风凄厉地鞭打我,
终不能把它从我的手心夺回。
仿佛大海滴下的鹅黄色的眼泪,
在我微颤的手心里放下了一粒珠贝……
然而,舒婷这一代人,诚如舒婷所言:“但所有风霜磨砺过的脸颊上/看不到昨夜的泪痕”(《群雕》),作为“文革”后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共同的心理特征是:面对苦难的微笑和感恩。
他们藉此建立起自己的道德形象。
以,舒婷和顾城一样,虽然“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舒婷没有因为自己的人生之灰暗而仇视社会与人生,相反,她更渴望人与人的爱,更渴望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忍受一切艰难失败/永远飞向温暖、光明的未来/啊,流血的翅膀/写一行饱满的诗”(《馈赠》)所以,
她的《惠安女子》、《神女峰》、《风暴过去之后》等诗,正是将痛苦上升为同情的人道主义的鲜明表述。“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就是她人性的宣言。舒婷写过许多的赠答诗和送别诗,她用这些诗抚慰一颗颗受伤的心灵,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更表达着自己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与追求。她被痛苦唤醒,她超脱了个人的痛苦而向人伸出温情的手,她的声音里有一种“真实的矛盾”与“矛盾的真实”:“如果你是火/我愿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赠》),所以,舒婷固然擅长表现人的情感,但她更善于表现人的情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她固然表现了情感的复杂性并为此表现出自己的忧伤,但是,由于她的善良心地与理想主义精神,她的忧伤,却是明亮的忧伤、美丽的忧伤——是建立人类善良天性之上且为理想之光所照耀的忧伤。
正是因为舒婷的诗歌以一颗女性柔情似水的心贴近着生活,贴近与她同时代的人,并表达着普遍的人生体验、基本的人生启悟和永恒的人生寻找,具有一种充满同情和爱的人性之美,所以,她的诗歌在当时人们对“朦胧诗”的不解、观望(甚至反对)浪潮中,最早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人们觉得在“朦胧诗”这个“不祥的妖魔”群中,舒婷的面目,却是接近天仙。
五、舒婷诗歌的理想主义
舒婷的诗歌在其平和、优美的“温暖的底色”之上,还有一个“理想的亮点”。她自己说:“今天,人们迫切需要尊重、信任和温暖。我愿意尽可能地用诗来表现我对‘人’的一种关切。障碍必须拆除,面具应当解下。我相信:人和人是能够互相理解的,因为通往心灵的道路总可以找到。”(舒婷《诗三首序》,《诗刊》1980年10月号)在这一点上,她的北岛极为相似。他们都怀有一种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和牺牲精神。她也曾受到过现实的伤害,但是她那一颗被“千百次击穿的心”,却要被她“高高举在手中”,在理想的照耀下,发出“虹一样的光芒”。她以自己弱小的身躯,也要承担未来的重托:“你以伤痕累累的乳房/喂养了/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他们是相信理想的一代人。他们面对着不幸福的现实,他们找到的幸福就是理想。
然而,生命中更大的痛苦,却恰恰是来自生命的理想。(重复我的名言:理想是上帝的小老婆!)即使他们的理想仅仅是: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人要有价值地活着、人要有祖国地活着、人要有爱地活着、人要有人道地活着!可是,就是这样“并不理想的理想”,也给他们带来了追寻理想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到的失落、迷惘、痛苦。
但是,他们不是第三代诗人。除了理想,他们似乎别无选择,别无去路。像守着一个旧日家园的老人,他们还不忍心舍弃他们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旧家当。
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却不会这样守旧。
理想主义追求最容易滋生浪漫主义艺术。舒婷是当代诗人更富浪漫主义气质的诗人,她沉浸在生命体验的痛苦与喜悦之中,把生活的痛感和生活的美感交织在自己的诗歌中,为我们平庸、琐碎、卑微的日常生活制造了一种幻美的理想化的诗歌世界,所以,有人说:舒婷的诗歌,是世纪末的一块“口香糖”——除臭剂!说舒婷的诗歌是“口香糖”是可以的,但不能说她是朦胧家族的“独生女”,因为“朦胧诗”还有一位同样十分优秀的女诗人——王小妮。但舒婷真有一点像是向“妈妈”“撒娇”的“女儿”:“可是我累了,妈妈/把你的手/搁在我燃烧的额上”(《在诗歌的十字架上——献给我的北方妈妈》)“与北岛笔下的对抗性的‘父—子’关系不同,舒婷塑造了和睦恩爱的‘母—女’关系的榜样。”当然,舒婷还有男性“撒娇”。总之,“朦胧诗”向人们表明了这样一个道理:诗歌并非只能用来献媚,也可以用来“撒娇”。
总而言之,“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再没有任何手段/能把我重新推下去。”(《一代人的呼声》)舒婷无疑是一个听到了时代召唤的诗人,她从自身出发,走向了他人。她从自己的内心,看到了他人。她的《惠安女子》中那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内心却拥有海一般的悲苦的渔家女子,那“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的身影,就是她自己的形象。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她的拳拳之心的“小我情怀”和千千之结的“公民情绪”看似矛盾的叠合互渗,她清新明丽的诗歌意象,她温暖柔情的诗歌基调,她坚定高扬的理想主义精神,相当广泛地激动并影响了一代人的诗歌与一代人的心灵。
但是,我们最后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在舒婷的诗歌中,确实存在着让第三代诗人们感到“可疑”的“高雅”、感到讨厌的道德教谕、感到可耻的对公共道德的迎合,所以,他们在“Pass北岛”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Pass”了舒婷。
最后,推荐一首舒婷1986年7月写于美国旧金山的《禅宗修习地》:
坐成千仞陡壁
面海
送水女人蜿蜒而来
脚踝系着夕阳
发白的草迹
铺一匹金色的软绸
——你们只是浇灌我的影子
——郁郁葱葱的是你们自己的愿望
风,纹过天空
金色银色的小甲虫
抖动纤细的触须、纷纷
在我身边折断
不必照耀我,星辰
被尘世的磨坊研碎过
我重聚自身光芒返照人生
面海
海在哪里
回流于一支日本铜笛的
就是这里
无色无味无知无觉的水吗
再坐
坐至寂静满盈
看一茎弱草端举群山
长嘘一声
胸中沟壑尽去
遂
还原为平地
上一篇:《呐喊》读后感
最新更新
推荐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