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88好学网教育学习大全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为什么黄河是母亲河» 正文

为什么黄河是母亲河

[10-21 00:24:01]   来源:http://www.88haoxue.com  语文教研   阅读:68759

概要:解读“中华民族与母亲河-黄河”的千古之谜———为什么我们把黄河作为母亲河,而不是长江? 千古江山,事事难觅,五条大河,文明孕育,几多兴衰,几多悲歌,只叹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正如,三国演义中唱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是,唯有黄河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大概每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中华民族是黄河孕育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几千年来这条大河是怎样塑造我们民族性格的呢?它又是怎样历史地规定了我们文明命运的呢?这一千古之谜,困扰了我们几千年。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智慧的头脑,曾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今天笔者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亦或踏着历史的巨轮,寻觅先哲们的足迹,发奋图强而已。 “黄河”的确是世界上很奇特的一条大河。它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冰峰雪山中发源,向东流去时经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这条黄河偏偏又孕育了一个黄肤色的民族,这个民族恰恰又把他们最早的祖先叫做黄帝,而在今天的地球上,每五

为什么黄河是母亲河,标签: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http://www.88haoxue.com

解读“中华民族与母亲河-黄河”的千古之谜

———为什么我们把黄河作为母亲河,而不是长江?

 

    千古江山,事事难觅,五条大河,文明孕育,几多兴衰,几多悲歌,只叹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正如,三国演义中唱到:“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可是,唯有黄河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

大概每一个黄皮肤的中国人都知道这样一个常识:中华民族是黄河孕育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几千年来这条大河是怎样塑造我们民族性格的呢?它又是怎样历史地规定了我们文明命运的呢?这一千古之谜,困扰了我们几千年。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智慧的头脑,曾经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思考,今天笔者也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亦或踏着历史的巨轮,寻觅先哲们的足迹,发奋图强而已。

   “黄河”的确是世界上很奇特的一条大河。它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冰峰雪山中发源,向东流去时经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这条黄河偏偏又孕育了一个黄肤色的民族,这个民族恰恰又把他们最早的祖先叫做黄帝,而在今天的地球上,每五个人中间,就有一个黄帝的子孙。

  黄水,黄土,黄种人,这是一种多么神秘的自然联系?它仿佛让世人相信,这个黄色人种的皮肤就是被黄河染成的。

  的确,天地间还没有其他一种自然力量,曾像黄河这样对塑造华夏文明起着这样无法估量的作用。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必要去作繁琐的考古论证,只从一个在中国最常见也最受敬畏的偶像上,就能得到印证。

  它,几乎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象征。可是,人们是否想过,华夏民族为什么会崇拜这么一个形像凶暴的怪物呢?每到一个龙年,对龙崇拜的研究也就随之热闹起来,这无疑也是文化寻根的一种表现。

  据说,我们的祖先,从跨天接地的彩虹中,看到有两个头的巨蛇从大地吸水的壮丽景象。也有人说,先民们从撕裂云层的闪电中,看到金蛇狂舞伴随风雨交作。

  于是,他们创造了龙的形像。 这是一个典型的大河民族的梦。 (演播室。学者谈龙神文化。)

  蔡大成(神话学学者):龙在我们看来,是原始人按特定观念组装起来的,是一个组合体。有哪些组装件呢?马的头,鹿的角,蛇的身,鸡的爪。蛇身体现了原始人的生命观念。原始人很少看到死的蛇,以为蛇年岁大了,脱一层皮就年轻了。鸡爪也是一种生命的符号。老太太上菜市场挑鸡,总先看看鸡距,如果距呢,就嫩。马齿也是这样:“几岁牙口?”鹿角每年换一回,再重新萌生鹿茸。每年长一个叉,猎人一看鹿角有几个叉,就知道有多少岁。鹿角掉了,象征死,萌发象征生命,再生。因此,龙在文化含义中是一种生命的符号,象征著古人对生命的循环,死而复生的愿望。

  谢选骏(文化哲学丛书副主编):龙神崇拜,就是让人去崇拜那种不是人的东西--龙。中国的统治者,自命为人世间最高贵的,甚至是大自然中最高贵的存在物,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这样,我们就在两者间找到了一个联接点:龙是自然界的横暴者,皇帝是人世间的横暴者。皇帝要把自己打扮成一种不是人的东西。

  总而言之,龙的崇拜,之所以会起源于黄河流域,正是这个大河流域民族对它的生命之河的敬畏。黄河无疑是世界上最暴戾最性任的一条大河。  

  有人说,在中国文化中有某种宽容恶势力的成份;也有人说中国民族性格中,有圆滑世故,听天由命,逆来顺受的致命弱点;那么,这决不是偶然的。对于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来说,农业的命脉正在于水。水却被龙王主宰著。于是,这个民族爱它也恨它,赞美它也诅咒它。这是一种多么复杂的感情,就像龙的形像一样复杂。

  于是,中国人也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他们把龙王老子供奉得使它无可挑剔,把它奉上权力的巅峰;另一方面他们又要在丰收锣鼓敲响的时候,著实地放老东西一番,出出一年磕头烧香,诚惶诚恐的恶气(舞龙的场面)。这真是一种绝妙的中国式智慧和幽默。在敬畏和戏弄之间,人们获得了微妙的心理平衡。

  正像修筑金字塔使埃及人创立了国家一样,同黄河的搏斗,也使中国凝聚起来。我们的文明史就从大禹开始。几千年来,对水的渴求,竟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生存伟力。这种神秘的命运至今还徘徊在乾旱的北中国。

  (电影“老井”片断。械斗。孙旺泉跳井,井塌。)

  发生在太行山这个老井村的故事,多么深刻地揭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动力和悲剧性的命运。它的含义几乎可以象征性地涵盖整个民族历史。因此,它才达到了一种与世界对话的高度。作者郑义正是从黄河岸边获得这种启示的。

  演播室:作家谈黄河。

  郑义(山西作家):三年以前,我骑著自行车从山西和内蒙交界的地方一直跑到河南,跑完了整个晋陕峡谷,走了几十个镇子,几十个县,跑了有一万多里地。那次经历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经历。从那次我对黄河有了第一次直接的亲身感受后,我才理解了黄河为什么是我们民族的象征。我跑的这一段,是传说中的尧舜禹的故都以及他们的出生地,后来中华民族的历史也都在这块地方演出了许许多多的活剧。那次经历使我的文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我在一个小村子里头听到一个故事。原来有一个村子的农民是靠著黄河水边维生的。后来因为航运衰败,这个地方又没有什么耕地,他们没有生计了。国家把他们搬迁到别处,给他们分了地,盖了房。过了几年后,这些人又莫名其妙地一个一个地回到了黄河边上,又找到了过去的窑洞住下来了,我怎么都不能理解,这是出于一种甚么样的心理?后来经过一个长时期的思索后,我体会到这是人与土地的一种永远说不清楚的感情上的联系,血肉般的联系。

  我觉得这个故事比较好地反映了我的一种心情。我一见到黄河,我一跑完了黄河的这一段后,我一下找到了我自己应该写的东西。这几年我一直在文学上寻找,寻找甚么我不知道。可一见到黄河,我立刻感觉到我要写的就是黄河。

  环境越困难,刺激文明生长的积极力量越强烈,这是西方史学界的一个著名观点。他们认为,黄河流域之所以成为古代中国的摇篮,可能就是由于人类在这里所要应付的自然环境的挑战,比中国的南方,例如长江流域,要严重的多。人们潜伏的创造才能被挑战刺激起来了。黄河孕育的文明,的确是人类历史上一种非常早熟的文明。同恶劣气候和洪水泛滥的斗争,使得中国人的治水,历算,土地测量以及农业耕作,饲养家畜制陶冶炼等等技术,比西方早成熟至少一千年。但是,在历史演变,社会机制,政治组织等方面,也因此而走了一条纯粹东方式的道路。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研语文教研组活动记录,初中语文教研组计划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为什么黄河是母亲河》相关文章